[实用新型]一种抗菌防雾霾窗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5945.X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5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鑫;林庆辉;钟元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46 | 分类号: | D06M11/46;D06M11/44;D06M101/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蚊网 纳米纤维 纤维复合 滤网 抗菌层 窗纱 防雾 抗菌 聚偏氟乙烯纤维 本实用新型 玻璃纤维网 玻璃纤维 复合结构 纤维表面 喷涂 超细 平织 纤维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菌防雾霾窗纱,包括纤维复合网和抗菌层,所述纤维复合网为防蚊网与纳米纤维滤网相互贯穿形成的网状复合结构,所述的防蚊网为平织或斜织的玻璃纤维网,防蚊网的孔径为0.3mm~3mm,防蚊网玻璃纤维的丝径为0.10mm~0.5mm;所述的纳米纤维滤网是采用纤维直径在160~500nm的超细聚偏氟乙烯纤维网,该纳米纤维滤网的孔径为0.03微米~0.6微米;所述抗菌层喷涂在纤维复合网的纤维表面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纱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雾霾窗纱。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雾霾天气里,为了避免雾霾进入室内,人们往往选择关闭窗户或使用窗纱,但传统窗纱只能用于防蚊、小虫子之类,对于PM2.5以下的微粒,即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防治效果不好,因而有必要开发防雾霾的窗纱,本领域中,一般将纳米纤维应用于防雾霾窗纱的制作。例如,专利CN201520696501.8的一种防雾霾纱窗,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组合窗纱,该组合窗纱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相连接的第一窗纱、第二窗纱、第三窗纱和第四窗纱,其中第四窗纱为液喷纺微纳米纤维窗纱。专利CN 201520778175.5报道了一种纳米纱窗,所包含的纳米纱网由若干个纳米纤维编织而成,各纳米纤维直径为70~100nm。专利CN201410272399.9公开一种防雾霾纳米窗纱,是通过在PET聚酯纤维网窗纱基材上喷涂一层纳米纤维膜,并在纳米纤维膜上喷涂纳米二氧化钛,以实现过滤灰尘(含PM2.5),控制细菌繁殖和净化空气的目的。专利CN201520100826.5的一种防雾霾纱窗,该纱窗的纱网包括支撑网层、保护网层和纳米纤维膜层,纳米纤维膜层覆盖在支撑网层上,且位于支撑网层和保护网层之间。专利CN 201520278851.2的一种纳米纤维膜窗纱,包括基底层和纳米纤维膜,该纳米纤维膜紧密覆盖在基底层的表面上,纳米纤维膜是由纳米聚丙烯腈纤维、纳米聚氯乙烯纤维、纳米聚苯乙烯纤维、纳米聚乙烯醇纤维或纳米聚丙烯纤维制成。专利CN201520338542.X的一种纳米防雾霾纱窗,它包括窗框和窗纱,窗纱由室外侧纱网和室内侧纳米纤维滤网贴合组成;室外侧纱网的孔径为15000nm;室内侧纳米纤维滤网由直径150nm的纤维交织而成;室内侧纳米纤维滤网上纤维之间的孔径为700nm。
然而,现有过滤PM2.5颗粒物的窗纱滤网中,有的孔径很小,容易被微小颗粒物堵塞而影响通风效果,有的窗纱滤网中雾霾尘粒透过率较高,有的窗纱滤网不具备抗菌和自清洁功能,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既可以防雾霾,又可保持室内通风透气的抗菌防霾窗纱,本实用新型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防雾霾,又可保持室内通风透气的抗菌防雾霾窗纱,以改善现有防雾霾窗纱的防雾霾及通风透气性能较差、抗菌性能及防污自洁能力较差等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防雾霾窗纱,包括纤维复合网和抗菌层,所述纤维复合网为防蚊网与纳米纤维滤网相互贯穿形成的网状复合结构,所述的防蚊网为平织或斜织的玻璃纤维网,防蚊网的孔径为0.3mm~3mm,防蚊网玻璃纤维的丝径为0.10mm~0.5mm;所述的纳米纤维滤网为纤维直径在160~500nm的超细聚偏氟乙烯纤维网,该纳米纤维滤网的孔径为0.03微米~0.6微米; 所述抗菌层喷涂在纤维复合网的纤维表面上。
所述的防蚊网为平织的玻璃纤维网,优选该玻璃纤维网孔径为2mm,丝径为0.3mm。
所述的纳米纤维滤网优选纤维直径为160nm的超细聚偏氟乙烯纤维网,该纳米纤维滤网的孔径为0.6微米。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达如下有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59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纤维性能的超声波装置
- 下一篇:新型超纤无溶剂设备的储料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