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不锈钢管道拉伸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2645.6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8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商平和;姜绍雄;陈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新柴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22 | 分类号: | B21C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慧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59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125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不锈钢 管道 拉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不锈钢管道拉伸件。
背景技术
拉伸件是把一定形状的平板坯料或空心件通过拉伸模制成各种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用拉伸的方法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盒型、球形、锥形及其它复杂形状的薄壁零件。
汽车中有多种管路系统,管道的寿命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和使用寿命。管道之间连接都需要配置拉伸件,以便增加管道的抗拉伸形变能力。现有的车用管道拉伸件结构单一,抗拉伸性能差,容易拉伸过度,导致结构破坏,需要多次维修更换,成本随之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用不锈钢管道拉伸件,结构紧凑,强度高,稳定性强,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不锈钢管道拉伸件,包括拉伸体,其特征在于:拉伸体包括拉伸管和扩张管,拉伸管与扩张管之间设有衔接部,拉伸管连通扩张管,扩张管的口径大于拉伸管的口径,拉伸管上设有安装焊环,安装焊环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焊接座,扩张管上设有支撑焊环,支撑焊环与焊接座之间设有缓冲拉杆,缓冲拉杆上设有弹簧管;该拉伸件结构紧凑,强度高,稳定性强,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拉伸管包括缩紧部、过渡部和扩张部,缩紧部、过渡部与扩张部为一体结构,过渡部设于缩紧部与扩张部之间,衔接部连接扩张部与扩张管,安装焊环设于扩张部上,缩紧部吸收应力,通过过渡部传递至扩张部,传递距离长,传递面积变大,从而减小了应力作用,且过渡部牵制了缩紧部和扩张部的拉伸幅度,避免其拉伸过度而导致结构强度下降。
进一步,扩张部上设有通孔,通孔作为气流通道,保持拉伸管内外气压平衡,减少气压波动幅度,经通孔向拉伸管内补充新鲜空气,可减轻拉伸管内壁受废气的腐蚀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扩张部上设有波纹管,波纹管提高了拉伸管的力学性能,加强了拉伸管对周围环境的负荷抵抗力,又不增加拉伸管的曲挠性,使用温度范围宽,阻燃、自熄,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扩张管上设有减振器,减振器对扩张管起到弹性支撑作用,对扩张管传递的机械振动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对降低噪声有显著作用,从而延长扩张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扩张管的一端设有加固圈,加固圈提高了拉伸件与其他管道连接处的强度和密封性,不容易分离。
进一步,拉伸管与扩张管的内壁上均设有防腐蚀涂料涂层,防腐蚀涂料涂层可有效地增强拉伸管与扩张管的抗腐蚀性,在强酸、强碱的恶劣环境下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拉伸管与扩张管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拉伸管与扩张管之间设有衔接部,拉伸管与扩张管通过衔接部连接成一体,一方受力会通过衔接部将力的作用传递至另一方,衔接部延长了这个作用力的传递距离,且传递面积大,力的作用逐渐被分散,各个部分受到的力作用很小,从而避免局部应力集中,造成结构破坏;支撑焊环与焊接座之间设有缓冲拉杆,当拉伸件受外力过大发生过度拉伸时,缓冲拉杆通过弹簧管产生抗形变力,降低拉伸件的变形应力,有效阻止拉伸管与扩张管产生的轴向移位和任意向的横向移位,增强拉伸管与扩张管的连接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延长拉伸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强度高,稳定性强,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不锈钢管道拉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焊环和支撑焊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拉伸管和扩张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伸管;2-扩张管;3-缩紧部;4-过渡部;5-扩张部;6-通孔;7-波纹管;8-衔接部;9-减振器;10-加固圈;11-安装焊环;12-焊接座;13-支撑焊环;14-缓冲拉杆;15-弹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新柴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新柴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26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