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提纯装置和臭氧提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9263.2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1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丙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赛印科学仪器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06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提纯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提纯装置和臭氧提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工业上常使用高压法产生臭氧,由于通过高压等方式获取的臭氧无法达到稳定并且高浓度,该方法常用于工业净水等对于浓度要求较低的场合。另一种是硅胶吸附-解吸臭氧的制氧方法。此方法容易引入杂质,一般臭氧浓度最高80%。硅胶颗粒能够极大地增加吸附臭氧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吸附面积大,部分杂质容易混杂在其中,导致产生的臭氧包含除了臭氧和氧气其他的杂质,限制了臭氧纯度的进一步提高。另外需要经常更换硅胶颗粒,维护繁琐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法生产臭氧纯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生产高纯度臭氧的臭氧提纯装置和臭氧提纯系统。
一种臭氧提纯装置,包括:
冷媒容纳装置;
臭氧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媒容纳装置内部,包括:
冷凝管,为封闭结构,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
螺旋管,在所述冷凝管内轴向设置,所述螺旋管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入口联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冷凝管的腔体与所述第一出口联通;
套管,套设于所述冷凝管的外壁,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冷凝管的外壁间隔设置,所述套管设置有加热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的底部设置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直径小于所述冷凝管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为加热环,所述加热环设置于所述套管底部,所述加热环与所述套管同轴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环为片状结构,并沿所述储液槽的轴向向所述冷凝管所在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和套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套管底部的测温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管外壁的防爆监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爆箱,所述冷媒容纳装置设置于所述防爆箱内部,所述防爆箱设置有气体逃逸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容纳装置设置有液面监测控制装置。
一种臭氧提纯系统,包括臭氧发生装置,还包括所述的臭氧提纯装置,所述臭氧提纯装置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臭氧提纯装置和臭氧提纯系统中,所述臭氧提纯装置的冷媒容纳装置中装有冷媒,可以向所述螺旋管传递低温。所述加热单元可以向所述螺旋管传递高温。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冷凝管的外壁间隔设置能够减缓热量传递的速度,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冷凝管的外壁间隔设置的配合可以降低温度梯度,从而精确控制螺旋管内的温度。可以使热量传递更为均匀高效。臭氧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第二入口在所述螺旋管内部通过沸点的差异实现气液分离。所述螺旋管能够增加混合气体在所述螺旋管中停留的时间以增加混合气体的换热时间,从而提高氧气和臭氧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提纯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分离装置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分离装置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分离装置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提纯系统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提纯系统防爆箱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臭氧提纯装置10、臭氧分离装置20、冷凝管100、第一入口110、第一出口120、储液槽130、测量口140、套管200、密封圈210、胶木固定夹220、螺旋管300、第二入口310、第二出口320、加热单元330、测温单元340、防爆监测装置350、臭氧提纯装置10、冷媒容纳装置400、液面监测控制装置410、高液面监测装置411、低液面监测装置412、卡箍420、盖子430、加热接头440、防爆箱500、气体逃逸通道510、前盖板521、防爆玻璃522、压板523、主体密封圈524、液氮入口接口525、臭氧入口接口526、臭氧出口接口527、压力计接口528、液面监测接口529、冷凝器电极接口530、LED灯接口531、防盗箱固定件532、报警指示灯533、液氮入口540、控制单元550、臭氧提纯系统30、臭氧发生装置60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赛印科学仪器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保定赛印科学仪器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9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含有害烟气无填料降温吸收塔
- 下一篇:一种双环戊二烯溶剂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