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微面车用铜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8837.4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熊楚斌;阮少军;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秀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盛唯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6 | 代理人: | 李晓贝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微面车用铜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纯电动微面车用铜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散热设备有利于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的发挥。一般的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水泵和节温器等部件,这些部件有机的组合是利用冷却循环水,将其冷却介质热量带走,还有的散热器是通过外界流入气流的交换,将高温热量发散到空气中。鉴于这一特点,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散热器的性能至关重要,为发动机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环境,使整个散热系统高效和稳定运作。可以说散热器系统密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冷却系统的效率以及发动机的工作稳定。
目前,在纯电动微面车中,散热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微面散热器多采用铝制的产品,三包周期为半年,纯电动微面车型为新兴车型,三包周期要求两年以上,铝制产品无法满足要求。
2、传统的铜散热器结构平台一般基于商用车、工程机械车或大客车等大车型,外型尺寸普遍偏大,而微面车的安装空间有限,无法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微面车用铜散热器,保证安装尺寸的同时还可以满足整车散热要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纯电动微面车用铜散热器,包括散热芯体、设置在散热芯体顶部的上水室、设置在散热芯体底部的下水室、以及设置在散热芯体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还包括底护板,该底护板套装在下水室外部,用于提供支撑;所述散热芯体整体呈矩形结构,包括上主片、下主片、左挡板、右挡板、以及位于中部并竖直设置的若干散热带和散热管,其中,各散热带沿散热芯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相邻的两散热带之间沿散热芯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两散热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带和散热管均由铜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管内沿散热管轴向设置有扰流条,所述扰流条呈螺旋片状结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扰流条上开设有若干扰流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带的波高为8mm,波距为3.5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主片和下主片的尺寸均为386*45*45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芯体的厚度为34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管的尺寸为2.5*14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护板与下水室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目前纯电动面包车汽车铜散热器还没有铜质,本技术方案采用铜质材料制成的散热带和散热管,其散热效果更好。
2、散热带的波高为8mm,波距为3.5mm;上主片和下主片的尺寸均为386*45*45mm;所述散热芯体的厚度为34mm;所述散热管的尺寸为2.5*14mm。产品总厚度方向较常规产品更薄,能够适用整车架构紧张的车型安装。
3、各散热带沿散热芯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相邻的两散热带之间沿散热芯体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两散热管。通过芯体结构的调整,在有限的迎风面的条件下减薄散热器芯体同时能够确保散热性能;
4、无需增加新的设备,只需要在现有设备上作调整和增加部分工装,改动的工艺简单,改动成本低,但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能够降低,同样大小的产品,散热管用料可以节省30%。
5、散热管内沿散热管轴向设置有扰流条,所述扰流条呈螺旋片状结构。该扰流条能够扰动散热管内冷却液的流动,使其呈紊流状态,提高了散热管的散热效果,同时,相同的散热效果下,散热管的尺寸能够更小,能够适用整车架构紧张的车型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纯电动微面车用铜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
图6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扰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散热芯体;11-上主片;12-下主片;13-右挡板;14-左挡板;15-散热管;16-散热带;17-扰流条;18-扰流孔;
2-上水室;3-下水室;4-右侧板;5-左侧板;6-底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秀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秀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8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湿联合空冷塔专用防冻系统
- 下一篇:废气热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