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转接器及具有该输液转接器的输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8002.9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6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游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A61M5/16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叶利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器 输液 第一端 输液通道 输液系统 注液通道 本实用新型 端口连通 输液袋 单向导通 输液容器 穿刺 输液管 注射器 贯穿 导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转接器及具有该输液转接器的输液系统,该输液转接器包括本体、注液通道及输液通道,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适于穿刺至输液容器的输液口中,第二端具有适于连接输液管的第一端口及适于连接注射器的第二端口;注液通道自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并与第二端口连通,且注液通道被构造成自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单向导通;输液通道自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并与第一端口连通,且输液通道被构造成至少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导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液转接器及具有该输液转接器的输液系统,使用非常方便,可以简化输液袋的结构,降低输液袋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输液器具,尤其涉及一种输液转接器及具有该输液转接器的输液系统。
背景技术
在静脉注射时,对于某些粉末形式的药物,则需要在给药前进行重新配制,例如粉末形式的药物需要与稀释剂混合以将该药物配制成适合于注射的流体形式。
一般的,在配制这些药物时,可以通过在配制容器内配制成流体形式,以这种方式配制药物,通常需要将配制好的药物注入到输液容器内。目前,输液袋分为两种,第一种输液袋仅有一个输液口,而第二种输液袋有一个注液口和一个输液口(两个接口)。在进行药物注入时,对于第一输液袋,通常是首先将输液容器的输液口连接的输液管拔出,再通过注射器的针头穿入输液容器的输液口,向输液容器内注入液体,当将药物注入至输液袋之后,再将注射器拔出,重新插上输液管,如此,操作极为繁琐,操作不便,而且造成输液中断等问题。而对于第二种输液袋,通常是直接将注射器的针头穿入至输液袋的注液口进行注液,这种方式,注液和输液分离,彼此互不影响,但是,输液袋结构复杂。
同时,对于上述两种输液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注射器的针头直径小,注射器的针头与输液袋的输液口或者注射口之间密封不可靠,可能造成药物泄漏,而药物泄漏对工作环境会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液转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输液转接器的输液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液转接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适于穿刺至输液容器的输液口中,所述第二端具有适于连接输液管的第一端口及适于连接注射器的第二端口;
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自所述第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且所述注液通道被构造成自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单向导通;
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自所述第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且所述输液通道被构造成至少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液转接器,第一端能够穿刺至输液容器的输液口中,而第二端具有适于连接输液管的第一端口及适于连接注射器的第二端口,如此,可以通过第二端口向输液容器内注入药物,同时,通过第一端口输出药物直接为病人输液,注液和输液相互不影响,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利用该输液转接器,则只需要输液容器上具有一个输液口即可,也即是只需要一个接口即可,如此,可以简化输液袋的结构,降低输液袋的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输液转接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包括:
穿刺件,所述穿刺件具有穿刺端、连接端及分别自所述穿刺端连通至所述连接端的第一注液子通道及第一输液子通道;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二注液子通道及第二输液子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输液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注液子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8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