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高强耐撕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4464.3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6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宋宏涛;庞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郑健 |
地址: | 62199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高强 撕裂 高密度 聚乙烯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乙烯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高强耐撕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膜。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作为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等,在室温条件下,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耐酸、碱和各种盐类的腐蚀,其薄膜对水蒸气和空气的渗透性小、吸水性低,因此也常用作防水材料使用。虽然高密度聚乙烯的高分子链不含支链,密度高,但其拉伸强度和弹性均欠佳,且易被撕开。在实际工况中,直接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膜往往会因上述原因产生断裂、脆裂、撕裂等状况,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如何有效利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自身的优异性能,在进一步提升其力学强度的同时,又能克服其弹性不佳和易撕裂的弊端,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聚乙烯复合膜,以实现高强度、耐撕裂、弹性高的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弹性高强耐撕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膜,包括:
碳纤维织物层;
弹性聚乙烯层,其贴附在所述碳纤维织物层的上表面;
功能聚乙烯层,其贴附在所述碳纤维织物层的下表面;
若干个连接条,其纵向贯穿于所述碳纤维织物层、所述弹性聚乙烯层、所述功能聚乙烯层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碳纤维织物层厚度为0.1~0.5mm。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聚乙烯层与所述碳纤维织物层的厚度比为1:1~5,所述功能聚乙烯层与所述碳纤维织物层的厚度比为1:1~5。
优选的是,所述碳纤维织物层为由3K碳纤维丝束编织而成的任意类型经纬双向以上织物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碳纤维织物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六角形、四方形、三角形具有凹凸结构的任意一种织面。
优选的是,所述碳纤维织物层孔隙间距为0.2~0.5mm。
优选的是,所述若干个连接条的相邻的两个连接条首尾对接。
优选的是,所述若干个连接条均采用硅橡胶连接条或乙丙硅胶连接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聚乙烯层由高密度聚乙烯与弹性助剂在160~180℃下混炼后在模具中热压后得到,所述弹性助剂为乙丙橡胶或硅橡胶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功能聚乙烯层由高密度聚乙烯与弹性助剂和功能助剂在160~180℃下混炼后在模具中热压后得到,所述功能助剂为喹啉、氧化铜、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目的用于防腐或阻燃,所述弹性聚乙烯层、所述碳纤维织物层与所述功能聚乙烯层,按顺序紧贴在一起后,放入模具内,热压后即得到弹性高强耐撕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弹性聚乙烯层和功能聚乙烯层的中间设置碳纤维织物层,因而极大地提高了聚乙烯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撕裂性能,在高密度聚乙烯混炼过程中加入乙丙橡胶或硅橡胶,有效地改善了聚乙烯的弹性,将若干个连接条纵向贯穿于所述碳纤维织物层、所述弹性聚乙烯层、所述功能聚乙烯层之间,能更好的提高各层之间的贴附程度的同时让聚乙烯复合膜的强度和耐撕裂性能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高强耐撕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织物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高强耐撕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膜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弹性高强耐撕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膜,包括:碳纤维织物层1;弹性聚乙烯层2,其贴附在所述碳纤维织物层1的上表面;功能聚乙烯层3,其贴附在所述碳纤维织物层1的下表面;若干个连接条4,其纵向贯穿于所述碳纤维织物层1、所述弹性聚乙烯层2、所述功能聚乙烯层3之间;所述碳纤维织物层1的上、下表面均为四方形。
上述碳纤维织物层厚度为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4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易撕线装置的合掌机
- 下一篇:高强耐撕裂硅橡胶复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