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火驱开发的井网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2409.0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7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苏磊;刘洁;宫宇宁;欧洲;冯天;徐丹;李巍;胡士清;高飞;宋杨;李焕宝;季静;韩煦;蓝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E21B4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钱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开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火驱开发的井网。
背景技术
火驱技术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利用油层中原油的一部分重质成分作燃料,不断燃烧生热,进而将油层中的原油驱出。通过实验室实验证明,经过火驱技术以后,已燃烧区的残余油饱和度几乎为零,采收率可达85%-90%。
火驱的过程基本上可以是燃烧前缘从注入井向一口或几口生产井缓慢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空气注入布置在中心的一个注入井开始,在注入井周围布置有一组生产井,在形成了对气体的渗透能力后,燃烧前缘就由注入井向径向方向移动,推向生产井。
目前平面火驱主要有两种驱替模式:一种是利用面积井网从注气井开始向各个生产井方向驱替;二是利用线性井网在注气井排前形成一条连续的燃烧前缘,向生产井排进行单向驱替。对于构造较为平缓的普通稠油油藏,一般采用面积井网,即一口注入井和多口生产井。以反九点井网为例,井网内四口边井距离注入井较近,四口角井距离注入井较远。由于注采井距的差异,火驱时燃烧前缘更易向四口边井方向推进,多数注入空气被消耗,容易造成燃烧前缘在边井方向单向突进而发生气窜,同时致使四口角井方向的燃烧前缘空气供给量不足,导致方向火线推进速度较慢,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出现熄火,如此,会使得注入井与角井方向的地质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进而会对火驱最终采收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火驱开发的井网,其能够扩大火线平面波及程度,以提高注入井与各个生产井之间地质储量的动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火驱开发的井网,包括:
注气井;
第一生产井组,所述第一生产井组包括N个第一生产井,N个所述第一生产井形成一正N边形,所述注气井位于所述第一生产井组的中部;
第二生产井组,所述第二生产井组包括N个第二生产井,N个所述第二生产井分别位于所述注气井与所述第一生产井的延长线上,N个所述第二生产井形成一正N边形;
第三生产井组,所述第三生产井组包括N个第三生产井,N个所述第三生产井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生产井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生产井的中间位置;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井位于所述第一生产井组的正中心位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燃烧前缘接近所述第一生产井组中的任一所述第一生产井时,该第一生产井进行关闭,所述第三生产井组开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燃烧前缘接近所述第三生产井组中的任一所述第三生产井时,该第三生产井进行关闭,所述第二生产井组开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燃烧前缘接近所述第二生产井组中的任一所述第二生产井时,该第二生产井进行关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N等于4时,所述第一生产井组中的所述第一生产井形成一正四边形,所述第二生产井组中的所述第二生产井形成一正四边形,所述第三生产井组中的所述第三生产井形成一正四边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产井组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生产井之间的间距为a,所述第三生产井组中相邻的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第二生产井组中相邻的所述第二生产井之间的间距为2a。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生产井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生产井形成一直线,所述第一生产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生产井位于该直线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生产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生产井位于该直线上的中心位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第一生产井形成的直线与相邻所述第三生产井形成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第三生产井形成的直线与相邻所述第二生产井形成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火驱开发的井网采用了至少三组生产井,通过不同组生产井之间的布置使得井网中井距变小,如此,有利于该井网中的生产井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火驱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2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