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常压锅炉烟气凝灰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1910.5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2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柴後彦;郭啟明;扬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火王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J15/06;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刘振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常压 锅炉 烟气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常压锅炉烟气凝灰过滤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生物质燃料灰熔点低,在炉内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遇低温受热面,特别是热交换管束时,容易产生积灰、结渣、粘污和腐蚀现象。积灰附着在受热面管壁上,形成灰污层,甚至结焦,导致热交换管束丧失换热功能,造成锅炉换热效率大大降低,严重时造成烟道堵塞,使锅炉无法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中,一种是采用吹灰器对受热面吹灰。吹灰器所用的介质主要有蒸汽、乙炔、液化气、压缩空气,这些介质在小型常压锅炉中使用,不仅成本高昂,效果也不理想,而且有的介质无法获得,要使用吹灰器对受热面吹灰保持清洁是较难实现的。
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是采用喷涂清灰剂,使其与灰焦元素反应生成无粘着盐类化合物。由于生物质燃料种类很多,不同的生物质燃料具有不同的元素成分,使生物质燃烧灰在表面形貌上具有明显的差别,在灰粒的形态上表现为不规则粒子,有的成团状,有的成块状,有的成树枝状,有的灰粒较细,有的灰粒较粗,有的灰粒密实,有的灰粒疏松等。灰粒形态的多样性,反映出各元素在生物质中存在形式的复杂性。在实际使用中还常常将多种燃料混合使用,因而要生产出满足所有生物质燃烧的锅炉清灰剂是很困难的。即使分类生产出不同成分的清灰剂,在小型锅炉的实际应用中因使用燃料的多变性也是不能顺利实施的。
因此,在小型生物质常压锅炉上采用简单有效的凝灰滤气技术以清洁烟气,保护热交换管束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常压锅炉烟气凝灰过滤器,该烟气凝灰过滤器可过滤小型生物质常压锅炉燃烧烟气,避免了锅炉热交换管束上积灰、粘污和结焦,使热交换管束保持良好的换热功能,保证了锅炉的正常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质常压锅炉烟气凝灰过滤器,所述凝灰过滤器包括下容水管、凝灰滤气管束、上容水管、上连通弯管和下连通弯管,所述上容水管的径向与凝灰滤气管束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容水管的径向与凝灰滤气管束的下端连接,且所述凝灰滤气管束、上容水管和下容水管的管路相通;所述上容水管和下容水管的一端均密封,所述上容水管的另一端通过上连通弯管与所述锅炉的第一水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容水管的另一端通过下连通弯管与所述锅炉的第二水接管可拆卸连接。
所述上容水管和下容水管的直径大于凝灰滤气管束中各个管子的直径。
所述凝灰滤气管束为圆型钢管或方型钢管组成的管群集。
所述上容水管和下容水管为圆型钢管或方型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凝灰过滤器安装在锅炉炉膛烟气出口处,通过水接管与锅炉内的水相连通,当高温烟气和水经过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凝灰过滤器时,烟气中携带的烟灰被凝灰滤气管束吸附,从而使烟气清洁,清洁的烟气进入锅炉的热交换管束,避免了热交换管束上积灰、沾污、结焦,使热交换管束保持良好的换热功能和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凝灰过滤器与锅炉的水接管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所以在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可拆下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凝灰过滤器进行清理备用,并迅速更换新的烟气凝灰过滤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常压锅炉烟气凝灰过滤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常压锅炉烟气凝灰过滤器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烟气凝灰过滤器竖立放置在锅炉炉膛烟气出口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烟气凝灰过滤器竖立放置在锅炉炉膛烟气出口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烟气凝灰过滤器倾斜放置在锅炉炉膛烟气出口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容水管、2凝灰滤气管束、3上容水管、4锅炉、5第一水接管、6上连通弯管、7下连通弯管、8法兰盘、9第二水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火王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火王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1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前显示模组自锁装置及前维护式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