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用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8393.6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0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的型号种类较多,如电动两轮自行车、电动三轮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三轮摩托车等;因而电动车充电器的型号种类也较多;但由于充电接口基本是品字形插头,因而使得充电器的接头能够互通,无法实现仅用电动车配套的充电器进行充电;这就使得人们在电动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采用非配套充电器对电动车进行充电。从而造成充电参数不能按照规定充电,致使电池寿命缩短等;更严重是用60V充电器对48V电池进行充电,不仅易导致电池充鼓包,还容易爆炸引起火灾等,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隐患。现有为防止混充做出的技术是通过异型插头、或是调整充电线的极性,然而,采取异型插头方式,因电动车生产商较多,不可能全部采用不同的插孔方式,造成实际生产中并不能有效普及;调整充电线的极性方式,有可能使得无极性反接的充电器短路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用充电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充电器与电池的配套识别,从而安全、稳定地对电动车进行充电,避免因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动车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具有一充电插头,该充电器内集成有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与充电插头相连,该充电插头具有两充电输出端子和信号检测端子Ⅰ;所述电池与一充电接头相连,所述充电接头包括两充电输入端子和信号检测端子Ⅱ,该充电接头的负极充电输入端子与电磁的负极相连;
在充电接头与电池之间还设有一导通控制回路,所述导通控制回路包括一MOS管和一三极管,所述MOS管的源极与充电接头的正极充电输入端子相连,其漏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充电接头的信号检测端子Ⅱ相连,其集电极与MOS管的栅极相连,发射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还并联有一稳压二极管Z1和电阻R1、R2,其中,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负极经电阻R1和R2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同时还经二极管D1后与充电接头的信号检测端子Ⅱ相连;
所述充电器内还设有一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与充电插头的信号检测端子Ⅰ相连。
进一步地,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MOS管的栅极之间还设有一电阻R3;以为三极管集电极限流。
进一步地,在信号检测端子Ⅱ与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设有电阻R4;用于三极管基极(开通关断)控制分压,避免过压造成三极管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过程中无需其余供电系统供电,方便可靠;更不需整车不参与控制,提高电动车充电的便捷性、安全可靠性;能够实现充电器与电池的配套检查,从而有效的减少因误充、混充等带来的安全隐患,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导通控制回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一种电动车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电池。所述充电器具有一充电插头,该充电器内集成有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与充电插头相连,该充电插头具有两充电输出端子(正极充电输出端子和负极充电输出端子)和信号检测端子Ⅰ。所述电池与一充电接头相连,所述充电接头包括两充电输入端子(正极充电输入端子和负极充电输入端子)和信号检测端子Ⅱ,该充电接头的负极充电输入端子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8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验用非标准GIS电缆终端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手机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