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用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84675.9 | 申请日: | 2017-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3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周同林;韩正伟;周同生;吕俊杰;陈亮亮;李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康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7/02;F16L57/04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聚乙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管,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用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
背景技术
聚乙烯(PE)管道具有韧性好、重量轻、施工便捷,耐低温、耐腐蚀,使用寿命长、费用经济等诸多显著优点,目前已逐步取代传统钢质管道,广泛应用于管道燃气的输送领域,深圳区域2000年前后正式将聚乙烯(PE)管道应用于燃气中压埋地输配系统,埋地聚乙烯(PE)燃气管道日常运行管理中的巡查巡检重点工作就是防止第三方施工对管道造成的破坏,但同时在近年运行过程中,出现多起聚乙烯(PE)燃气管道受白蚁侵蚀而造成管道破坏导致燃气泄漏的事件发生,埋地聚乙烯(PE)燃气管道白蚁侵蚀与其他的管道破坏形式不同,通常不易发现,一般发现时管道基本都出现穿孔漏气,此类事件具备隐蔽性,给管道运营单位和用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接触火源能导致易燃、易爆的燃气泄漏时如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置,极易产生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给燃气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声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气用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用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包括燃气管主体,所述燃气管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聚乙烯内管,所述聚乙烯内管的外侧设置有孔网钢带层,所述孔网钢带层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外侧设置有高密度聚乙烯外管,所述保护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树脂粘接层,所述第一树脂粘接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防潮层,所述第一防潮层的外侧设置有粗黄砂层,所述粗黄砂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潮层,所述第二防潮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树脂粘接层,所述第二树脂粘接层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孔网钢带层为复合钢塑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树脂粘接层和第二树脂粘接层均采用复合橡胶聚酯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燃层为聚合物材料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层,有效避免了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遭受白蚁的侵害造成燃气泄漏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民众的人身安全,避免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气管主体;2、聚乙烯内管;3、孔网钢带层;4、保护层;5、高密度聚乙烯外管;6、第一树脂粘接层;7、第一防潮层;8、粗黄砂层;9、第二防潮层;10、第二树脂粘接层;11、阻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用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包括燃气管主体1,燃气管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聚乙烯内管2,聚乙烯内管2的外侧设置有孔网钢带层3,孔网钢带层3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4,保护层4的外侧设置有高密度聚乙烯外管5,保护层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树脂粘接层6,第一树脂粘接层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防潮层7,第一防潮层7的外侧设置有粗黄砂层8,粗黄砂层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潮层9,第二防潮层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树脂粘接层10,第二树脂粘接层10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11。
进一步的,孔网钢带层3为复合钢塑材料制作而成,耐腐蚀、柔韧性好,价格低廉。
第一树脂粘接层6和第二树脂粘接层10均采用复合橡胶聚酯材料制作而成,避免了整体耐大气、老化、热老化、电弧老化、臭氧老化等问题,延长了燃气管本体1的使用寿命。
阻燃层11为聚合物材料制作而成,阻燃性好有效避免埋地式聚乙烯燃气管因高温燃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的保证了民众的人身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康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康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4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