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板的框架布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4325.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7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许正洪;李楠;张玉光;杨宝峰;魏周春;于鹏;张东风;胡浩;李竹;方新涛;张楠;董光辉;吴永红;王建双;刘道通;冉丹丹;程保青;怯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北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框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铁路轨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板的框架布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无砟混凝土轨道板内部均设有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为横纵水平布置的或斜向水平布置,并设置有垂直辅助筋,而在轨道板制作工艺上可分为先张拉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和后张拉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轨道板存在如下缺陷:一、承轨台下部轨道板为受力分布集中区域,在轨道板内部钢筋均匀分布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后,混凝土内部预应力钢筋会产生金属疲劳,从而导致内部预应力钢筋的抗弯抗拉能力下降。二、由于承轨台具有一定角度轨底坡,导致承轨台对与轨道板接触位置有向外侧施加的力,长时间工作后,会导致轨道板相应位置牢固性变差,进而影响轨道板的耐久性。三、轨道板内部垂直设置的辅助筋,在生产过程中,垂直布筋费时费力,浪费材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轨道板的框架布筋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轨道板板体、预应力结构和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和预应力结构浇筑于轨道板板体内,预应力结构设置在框架结构内。
进一步的,框架结构是由U型钢筋排列组成的中空框架。
进一步的,U型钢筋的U型截面垂直于轨道板板体的底面,且U型钢筋的开口朝内。
进一步的,预应力结构由至少一层的预应力钢筋层组成。
进一步的,预应力钢筋层由沿水平方向排列的预应力钢筋组成,预应力钢筋的两端设置有锚固板。
进一步的,预应力钢筋层由四层组成,第一层和第四层的预应力钢筋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预应力钢筋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层和第四层的预应力钢筋沿轨道板板体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轨道板板体于底部还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内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进一步的,轨道板板体内还设置有排流钢筋,排流钢筋与锚固板焊接。
进一步的,轨道板板体内还设置有排流端子,排流端子的上端部与轨道板上表面持平,排流端子下端与排流钢筋焊接。
进一步的,轨道板板体内还设置有起吊结构,起吊结构设置在轨道板板体宽度方向的两侧立面上,起吊结构包括螺旋筋、起吊筋、起吊套管,螺旋筋套于起吊套管外侧,共同预埋在轨道板内,起吊筋设置于螺旋筋的上下两侧,起吊套管开口一侧露出轨道板板体。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承轨台下部轨道板受力分布集中区域设置框架结构提高轨道板内部预应力钢筋的抗弯抗拉能力,混凝土内部预应力钢筋产生金属疲劳的现象时间大大延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轨道板的耐久性,钢筋使用量减少,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框架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布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沿图1、图2中A-A线的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沿图1、图2中B-B线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的主视图;
图中:
1、纵向螺旋肋预应力钢筋2、横向螺旋肋预应力钢筋 3、横向排流钢筋 4、纵向排流钢筋
5、U型钢筋a 6、U型钢筋b 7、凸台钢筋a8、凸台钢筋b
9、凸台钢筋c10、U型钢筋c103、限位凸台 104、承轨台
106、灌浆孔 107、排流端子 204、预埋扣件 205、螺旋筋
206、起吊筋 207、起吊套管 208、锚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创造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43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