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排线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1299.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7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赖国鹏;冯显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纳特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6;H01R13/502;H01R13/422;H01R13/4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排线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排线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现有一种应用于汽车、摩托车上的排线类连接器,其导电端子通常采用简单的插接方式固定,在连接器的经常性插拔过程中,导电端子很容易产生松动,影响连接器的正常工作。另外,这类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通常没有明确区分出端子类型,给端子的焊线、接线等会带来不便。因此,应对现有排线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排线连接器结构,其利用盒体上楔形插孔、横向嵌置凹位与导电端子上的楔形接触部和横向嵌块配合以提高导电端子与盒体的配合稳固性,并采用隔板明确区分出导电端子的类型,以便接线及维修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排线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盒体、安装于盒体中的复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盒体上以将复数个导电端子区分开的隔板,该盒体呈条状,于该盒体中设置有一横向容置腔及复数个端子槽,每个端子槽均包括有供插接导电端子的楔形插孔以及设置于楔形插孔外侧的横向嵌置凹位,该楔形插孔位于容置腔内,并位于横向嵌置凹位上方,两者彼此连通;该导电端子包括有一体相连的接触部、固持部和焊线部,该接触部呈楔形,其由楔形插孔伸进容置腔中,该固持部具有一横向嵌块,该横向嵌块与上述横向嵌置凹位相匹配,横向嵌块嵌入于横向嵌置凹位中,该焊线部设置于固持部下端,并弯折伸出于容置腔外部;该隔板可拆卸式安装于容置腔入口处,并位于盒体中部,于隔板上设置有复数个供接线的线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之横向嵌块上方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增强导电端子与盒体结合稳固性的台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支脚,该支脚呈L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嵌置凹位位于盒体底部外壁上,上述横向嵌块嵌入于该横向嵌置凹位中,并露出于盒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腔中端子槽分成两排,该两排端子槽彼此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盒体之复数个端子槽中分别设置楔形插孔和横向嵌置凹位,于导电端子上设置楔形接触部和横向嵌块,利用楔形接触部与楔形插孔的配合以及横向嵌块与横向嵌置凹位的配合使导电端子与盒体紧密配合,提高连接器的整体稳固性;另外,于盒体上设置隔板可明确区分出导电端子的类型,便于接线及维修操作,提高了连接器的生产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盒体底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盒体11、容置腔
12、端子槽13、楔形插孔
14、横向嵌置凹位15、支脚
20、导电端子21、接触部
22、固持部221、横向嵌块
23、焊线部24、台阶
30、隔板31、线孔 。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排线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盒体10、安装于盒体10中的复数个导电端子20以及安装于盒体10上以将复数个导电端子20区分开的隔板30,其中:
该盒体10呈条状,于该盒体10中设置有一横向容置腔11及复数个端子槽12,该复数个端子槽12分成两排,该两排端子槽12彼此交错设置,每个端子槽12均包括有供插接导电端子20的楔形插孔13以及设置于楔形插孔13外侧的横向嵌置凹位14,该楔形插孔13位于容置腔11内,并位于横向嵌置凹位14上方,两者彼此连通,该横向嵌置凹位14位于盒体10底部外壁上;容置腔11中设置有复数个端子槽12,该盒体10底部设置有支脚15,该支脚15呈L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纳特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纳特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1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