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农林害虫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1238.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1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黄宏健;谭沛涛;张磊;林健桃;胡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技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A01M1/14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44 | 代理人: | 牟军平 |
地址: | 5291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农林 害虫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虫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农林害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农林业害虫防治的常用方法中农药的喷洒仍占主体,但是由于常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已造成害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防效明显下降。
利用趋光性及性引诱剂诱捕成虫以预测昆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并干扰昆虫交尾,从而降低下一代昆虫数量的方法,是一种既环保又高效的措施,近年来在农林业害虫防治领域已逐渐得到普遍应用。
现有的昆虫诱捕器通常采用黑光杀虫灯、诱虫黄板等,由于设计的捕捉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使用不方便、运行成本较高以及诱捕效率较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无需用电、使用方便、诱捕效率高的复合型农林害虫诱捕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复合型农林害虫诱捕器,包括上下两端分别开口的诱捕筒,所述诱捕筒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防雨盖,所述防雨盖上设置有挂钩,所述诱捕筒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集虫袋,所述集虫袋与所述诱捕筒之间设置有箍紧机构;所述诱捕筒内设置有支撑板和盛有夜光剂的夜光源,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诱芯固定槽,所述诱芯固定槽内插接有诱芯;所述诱捕筒的上部筒壁上开设有若干防逃入口,所述诱捕筒的下部筒壁上设置有粘虫板插槽,所述粘虫板插槽内插接有粘虫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箍紧机构包括所述诱捕筒的筒体下端外壁上内凹设置的限制槽以及与所述限制槽相适配的箍紧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台阶状的夜光源固定孔,所述夜光源插接于所述夜光源固定孔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逃入口的进口端为圆形的引入孔,所述防逃入口的出口端为放射状布置的防逃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诱捕筒的筒壁内侧相对突出设置有两支撑槽,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支撑槽相卡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雨盖的底部位于外沿内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诱捕筒的筒壁内侧亦设置有螺纹,所述防雨盖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诱捕筒螺纹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分考虑害虫的生物特性,同时结合诱捕器的特点,优化设计了诱捕器的结构,综合利用夜光源、引诱剂和粘虫板实现对农林害虫的诱捕,整体结构设计轻巧,装配使用方便,而且诱捕效率高,其中的夜光剂、诱芯及粘虫板在失效后,均可方便的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防逃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诱捕筒;2-防雨盖;3-挂钩;4-集虫袋;5-支撑板;6-夜光源;7-诱芯固定槽;8-诱芯;9-防逃入口;10-粘虫板插槽;11-粘虫板;12-限制槽;13-箍紧绳;14-夜光源固定孔;15-支撑槽;16-连接环;17-引入孔;18-防逃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复合型农林害虫诱捕器,包括上下两端分别开口的诱捕筒1,其上端大而下端小,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诱捕筒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防雨盖2,所述防雨盖2上设置有挂钩3,所述诱捕筒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集虫袋4,所述集虫袋4与所述诱捕筒1之间设置有箍紧机构;所述诱捕筒1内设置有支撑板5和盛有夜光剂的夜光源6,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诱芯固定槽7,所述诱芯固定槽7内插接有诱芯8,诱芯8采用性诱素或其他引诱剂制成;所述诱捕筒1的上部筒壁上开设有若干防逃入口9,所述诱捕筒1的下部筒壁上设置有粘虫板插槽10,所述粘虫板插槽10内插接有粘虫板11,粘虫板11可以采用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箍紧机构包括所述诱捕筒1的筒体下端外壁上内凹设置的限制槽12以及与所述限制槽12相适配的箍紧绳13,箍紧绳13可以采用松紧绳等,方便集虫袋4的拆卸或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技推广站),未经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技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1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