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鱼闸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9021.7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7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陶明星;章胜玲;黄少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夏怡珺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鱼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鱼闸。
背景技术
水闸是一种常见的水工建筑物,修建水闸的目的是蓄水、泄洪、控制水流等。水闸对防洪、供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但修建水闸会阻断河流的连续性,特别是阻断鱼类的洄游路径。当水闸关闭时,鱼类自然无法越过水闸,而当水闸开启时,也往往因为下泄流速过大,超过鱼类的克流能力,使鱼类难以向上游越过水闸,从而导致河流的生态系统被分隔,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已建成的水闸基本都没有给鱼类提供洄游的通道。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新建水闸时有必要考虑鱼类的洄游问题,同步建造配套的过鱼设施。对位于有生态保护要求的河流上的已建水闸,也有必要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为鱼类创造洄游条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鱼道是目前较常用的过鱼设施,但鱼道占地面积大、造价高,一般用于新建大型重点工程,对于众多已建成的中小水闸,重新修建鱼道很难实现。且鱼道运行受上、下游水位影响较大,流速、流态不稳定,过鱼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研究更简单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已建水闸的生态化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鱼闸,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鱼闸,包括:底板、两个边墩、上游闸门、下游闸门、监测设备和控制系统;两个所述边墩,建造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与底板构成 U型结构;所述上游闸门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上游侧,所述下游闸门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下游侧;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均包括沿着竖直方向错开设置的门板A和门板B,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均可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闸室内外的情况信息,所述闸室内外的情况信息包括上游、下游和闸室中的水位、流速、流态以及鱼群的活动状态;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监测设备连接,根据所述监测设备提供的情况信息控制所述门板 A和所述门板B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过鱼闸,还包括启闭设备,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启闭设备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移动。
优选地,所述底板及所述边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可实现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通过移动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的位置,使所述上游闸门或下游闸门的上端开启,从而使水流在所述上游闸门或所述下游闸门的上方流过;或者,使所述上游闸门或下游闸门的下端开启,从而使水流在所述上游闸门或所述下游闸门的下方流过。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可调整所述门板A和所述门板B的高度和/或重叠程度,进而调整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的开启幅度,从而控制通过所述闸室的水流的流量和流速。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过鱼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由传统水闸进行简单改造而得,占地少、造价低,可以满足不同喜好的鱼类通过,适用于已建水闸的生态化改造,也可供新建水闸参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启闭设备与门板A、门板B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中,上游的水流通过上游闸门的上方进入闸室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中,闸室中的水流通过下游闸门的上方流向下游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中,上游的水流通过上游闸门的下方进入闸室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中,闸室中的水流通过下游闸门的下方流向下游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工作原理图。
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过鱼闸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底板
200边墩
301上游闸门
302下游闸门
310门板A
320门板B
400监测设备
500控制系统
600启闭设备
700闸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9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液压翻板闸门
- 下一篇:蓝藻处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