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8636.8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7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焘;王凯;李太波;李天舒;段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2 | 分类号: | F25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罗满 |
地址: | 2655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吸收 式热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背景技术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热能的设备,该类热泵是以高品位热媒为驱动热媒,通过吸收剂和制冷剂回收利用低品位热源的热能,从而将供热热媒转变为所需要的高温热媒。
热泵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能效比)是标定热泵性能的指标,COP越高代表热泵的工作效率越高、运行经济性越好;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COP相对较低,大约范围为0.5-2,加之实际使用中还有些不可预计的损失,实际达到的COP可能更低,因此,如何提高热泵的COP,并且使一些低温的低品位热媒的热量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包括第一换热器,废热热媒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升温后通入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内部的冷剂水与所述废热热媒换热形成冷剂蒸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制冷剂蒸发形成冷剂蒸汽,吸收剂吸收冷剂蒸汽形成工质对,吸收的冷剂蒸汽越多工质对浓度越低,废热热媒通入蒸发器前预先通过第一换热器换热升温,使热泵的工质对浓度降低至热泵允许的工质对最高浓度之下。
相比背景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使热泵在较低温度的废热热媒工况下仍能够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并且还可以将工质对浓度降低至最佳浓度附近,从而使热泵能够高效运行,相比同等工况下的背景技术中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COP更高,从而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可选地,所述热泵包括第一旁通阀;所述第一旁通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废热热媒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出口端连通所述废热热媒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管路。
可选地,所述热泵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热泵还包括第二换热器,供热热媒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降温后通入所述吸收器,所述吸收器内部的吸收剂水溶液吸收所述冷剂蒸汽以放出热量,所述供热热媒吸收所述热量以升温。
可选地,所述热泵包括第二旁通阀;所述第二旁通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供热热媒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管路,出口端连通所述供热热媒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管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同一换热器,所述废热热媒与所述供热热媒通过所述换热器相互换热后分别通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吸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图2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换热器,6第一旁通阀,7第二旁通阀,A热泵本体,QG驱动热,QE蒸发热,QA吸收热,QC凝结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包括热泵本体A和换热设备;热泵本体A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和吸收器4。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热泵本体A的工作过程如下:
蒸发器3中设置为低压环境、其换热管内通入较低温度的废热热媒。蒸发器3中喷淋入冷剂水,冷剂水在低压环境下沸点降低,当冷剂水喷淋至蒸发器3的换热管表面时吸收废热热媒的热量(图示蒸发热QE)蒸发形成冷剂蒸汽。
蒸发器3中产生的冷剂蒸汽继续通入吸收器4,吸收器4中具有吸收剂水溶液,以吸收冷剂蒸汽并放出吸收热QA,吸收剂水溶液可以为浓度较高的溴化锂溶液。并且,吸收器4的换热管内通入供热热媒,供热热媒吸收所述吸收热QA后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利用废热热媒升温供热热媒的目的,使废热热媒的热量得到有效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8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