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8255.X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8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梁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博声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8 | 分类号: | H04R9/08;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圈式拾音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圈式拾音头。
背景技术
拾音头是一种靠接收声音震动,将声音进行磁电转换的电声学器件。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在过去几年中,伴随着驻极体的广泛应用,“主动式”拾音头逐渐超越“被动式”拾音头,日趋流行。只有大约95%的普通吉他使用的是磁性拾音头。按场合分为教学用拾音头和监控用拾音头,按传输方式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监控拾音头是用来采集现场声音的一个配件,一般配套视频服务器、音频采集卡或硬盘录像机,实现现场的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工作。在审讯系统、银行系统及监狱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此外,拾音头也常应用于麦克风中,当麦克风静置不用或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时,拾音头将会收集外界杂音,并将其输送到相应的音响器材中,相应的音响器材将会产生啸叫,减少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拾音器静置不用或者掉落时,能够自动关闭拾音器的音频输出,避免将音频信号传输至相应的音响器材中,使其产生啸叫,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的动圈式拾音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圈式拾音头,包括外壳和拾音头本体,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下端的陀螺仪、加速度计和CPU,所述陀螺仪、加速度计与CPU电连接,所述CPU连接有用于控制音频输出的控制电路,所述拾音头本体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头部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头部下端,所述头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拾音头本体的空腔,所述头部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头部扣合,避免放置在头部中的拾音头本体掉出。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设置在头部下端的固定环与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端的固定套,所述固定环与固定套扣合,方便头部与底座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与头部构成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提高头部与底座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头本体包括震动膜片、音圈、华司、磁铁和T铁,所述音圈固定设置在震动膜片下端,所述华司设置在音圈下端,所述华司、磁铁、T铁从上到下依次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陀螺仪、加速度计和CPU设置在容纳槽内,方便陀螺仪、加速度计和CPU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设置的陀螺仪、加速度计与CPU及电路配合,解决了拾音头在工作过程中暂时不使用或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时,拾音头将外界杂音输送到相应的音响器材中,使相应的音响器材将会产生啸叫,以及发生猛烈的撞击时产生音频信号导致其相应的音响设备损坏或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头部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控制电路与陀螺仪的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控制电路与加速度计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博声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博声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82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挡油结构的变频回转式压缩机
- 下一篇:陶瓷瓶(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