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工输酸管道检修漏酸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7923.7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1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晓;赵曰森;于金龙;王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岭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14 | 分类号: | F17D1/1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陈广富,李海英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管道 检修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输酸管道检修漏酸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输酸管道检修中,尤其在盐酸输送管道检修时,漏酸的处理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漏酸掉落地上后在清理过程中有所污染,因此一般作为废酸处理。如此一来,既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化工输酸管道检修漏酸回收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接收槽、支架、第一阀门、第一连接管线、储存罐、第二阀门、第二连接管线、循环泵;所述接收槽在其底壁下面设有凸块、底壁一侧设有第一出液管;所述支架为可伸缩机构,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为设有横向通孔的大号空心管,大号空心管的内径大于凸块的外径,以便凸块能够向下卡进大号空心管;大号空心管之间设有大号横向联接筋;下支架为设有横向通孔的小号空心管,小号空心管的外径小于大号空心管的内径,以便小号空心管向上穿入大号空心管;小号空心管与大号空心管的横向通孔对齐后用螺栓插入并用螺母固紧;小号空心管之间设有小号横向联接筋;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液管、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线;所述储存罐顶壁设有能容纳第一连接管线端部的进液口、侧壁下部设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阀门的一端连接第二出液管、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线连接循环泵,循环泵通过第二连接管线与输酸管道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接收槽的材质为橡胶。
所述橡胶为氟橡胶。
所述支架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衬氟截止阀。
所述储存罐为玻璃钢罐。
所述第一连接管线和第二连接管线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酸管。
所述大号空心管和小号空心管的数量均为4个。
所述循环泵为耐酸泵。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检修过程中的漏酸得到完全回收并再次返回到生产流程中,实现了清洁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结构示意及回收流向图;
图中:1-接收槽,2-凸块,3-大号空心管,4-横向通孔,5-小号空心管,6-大号横向联接筋,7-小号横向联接筋,8-储存罐,9-循环泵,10-第一出液管,11-第一阀门,12-第一连接管线,13-进液口,14-第二出液管,15-第二阀门,16-第二连接管线,17-检修点,18-输酸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化工输酸管道检修漏酸回收装置,包括接收槽1、支架、第一阀门11、第一连接管线12、储存罐8、第二阀门15、第二连接管线16、循环泵9。接收槽1在其底壁下面设有凸块2、底壁一侧设有第一出液管10。为保证接收槽1有足够的耐酸性并尽可能减轻本身的重量,其材质采用氟橡胶。支架为可伸缩机构,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为设有横向通孔4的大号空心管3。大号空心管3的内径大于凸块2的外径,以便凸块2能够向下顺利卡进大号空心管3。凸块2的数量与大号空心管3相同,且二者位置相对应。为增强支架的可操作性及牢固性,大号空心管3之间设有大号横向联接筋6。下支架为设有横向通孔4的小号空心管5。小号空心管5的外径小于大号空心管3的内径,以便小号空心管5向上顺利穿入大号空心管3。小号空心管5与大号空心管3的横向通孔4对齐后用螺栓插入并用螺母固紧。小号空心管5之间设有小号横向联接筋7。为确保支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其材质采用不锈钢。为了方便支撑,大号空心管3和小号空心管5的数量均为4个。第一阀门11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液管10、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线12。储存罐8顶壁设有能容纳第一连接管线12端部的进液口13、侧壁下部设有第二出液管14。第二阀门15的一端连接第二出液管14、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线16连接循环泵9,循环泵9通过第二连接管线16与输酸管道18相连。为防酸害,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5均为衬氟截止阀;储存罐8为玻璃钢罐;第一连接管线12和第二连接管线16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酸管;循环泵9为耐酸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输酸管道18检修时,将本装置安好,使接收槽1位于检修点17的正下方,并利用支架可伸缩的特性将接收槽1与检修点17在垂向上调整到适当的距离。漏酸首先落入接收槽1;然后依次经过第一阀门11、第一连接管线12流入储存罐8;当检修完成后,开启第二阀门15,储存罐8的酸液在循环泵9带动下通过第二连接管线16重新回流到输酸管道18进行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岭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岭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79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