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的辊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7775.9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7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余炳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凯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3/02 | 分类号: | B21D13/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的辊压设备。
背景技术
钢带是指以碳钢制成的输送带作为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和运载构件,也可用于捆扎货物;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
钢带是产量大、用途广、品种多的钢材。按加工方法分为热轧钢带和冷轧钢带;按厚度分为薄钢带(厚度不大于4mm)和厚钢带(厚度大于4mm);按宽度分为宽钢带(宽度大于600mm)和窄钢带(宽度不大于600mm);窄钢带又分为直接轧制窄钢带和由宽钢带纵剪窄钢带。
钢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反复的辊压,传统对钢带进行辊压的辊压机只能够对钢带进行粗略的辊压,不能对钢带进行细致的辊压,故而辊压的工序需要一遍又一遍极为繁琐,钢带在被辊压的过程中,辊压机的传动性能低,导致钢带在辊压时的停滞时间久,故而导致大大影响了生产加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辊压效果好,生产加工效率高的于钢带加工的辊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钢带加工的辊压设备,包括机架及置于机架上的钢模,所述机架上设有油压机,油压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升降压板,钢模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构成有用于钢带传送的活动通道,钢带在活动通道内被辊压传送,活动通道呈波浪形,上模和升降压板连接,机架上构成有进料口及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置于活动通道的两端且和活动通道连通,下模压于机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压机控制升降压板升降,进而实现上模和下模的间距即活动通道的高度,目的在于控制对钢带的辊压力。将活动通道设置呈波浪形状,大大提高了对钢带的辊压效果,实现对钢带的细致辊压,大大降低了对钢带辊压的工序,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均布有若干第一主动辊轴,相邻两根第一主动辊轴之间设有第一从动辊轴,第一从动辊轴置于两根第一主动辊轴的下方且和两根第一主动辊轴抵触,上模的两边侧上均设有第一基座,第一主动辊轴的两端分别和其同侧的第一基座活动连接,第二从动辊轴的两端分别和其同侧的第一基座固定;
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对应上模下端面上的部件构成有第二主动辊轴、第二从动辊轴、第二基座,所述第二主动辊轴和第一主动辊轴错位设置,第二从动辊轴和第一从动辊轴错位设置,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均构成有若干内设有轴承件的凸轴,相邻两个凸轴之间构成有凹槽,第一基座上的凸轴和第二基座上的凸轴错位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辊轴的端部和第一基座上的凸轴连接,第二主动辊轴的端部和第二基座上的凸轴连接,钢带在活动通道内通过带动第一主动辊轴及第二主动辊轴滚动实现其被辊压传送,在第一主动辊轴及第二主动辊轴滚动的同时,第一从动辊轴及第二从动辊轴被带动滚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下端面上的部件和下模上端面上的部件相互配合,增加了对提高了对钢带辊压的量,在同一位置上实现多次辊压的效果,实现了对钢带细致化辊压的目的,确保了钢带从活动通道传送过后,无需再多次辊压,大大缩短了加工的工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从动辊轴和第二从动辊轴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从动辊轴包括内杆及和内杆转动连接的外筒体,内杆和外筒体之间设有三段传动套筒,该三段传动套筒的端头依次抵触,传动套筒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钢球,钢球和传动套筒滚动连接,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和钢球抵触,外筒体受力通过和钢球滚动接触相对于传动套筒滚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传动套筒外壁上的钢球,实现了外筒体相对于传统套筒的滚动,当第二主动辊轴带动第二从动辊轴时,第二从动辊轴当中的外筒体能快速滚动,加速钢带的通过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了对钢带辊压的效率。内杆的由于是要和下模连接,故而将传动套筒设置多段式结构,降低内杆受力对传动套筒产生的影响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体内壁上对应径向设置的钢球组设有若干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筒体内壁上的环形凹槽设置能使得钢珠保持同向滚动,也提高了外筒体和传动套筒之间的装配稳定性。钢球的排布方式为间距性的环形设置若干组,配合环形凹槽降低相邻两组钢珠之间的动力影响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从动辊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凯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凯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7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曲机中的定位组件
- 下一篇:一种管道滚槽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