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6791.6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7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范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路新能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治具下 转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成型机构,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驱使转盘转动一定的角度后又停止一段时间,可以用很多间歇运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分度凸轮机构,但是都不适用于导线多工位打扁成型治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导线多工位打扁成型治具的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驱动环;下转盘,所述下转盘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下转盘设置在所述驱动环内,所述下转盘与所述驱动环同轴设置;防转机构,所述防转机构设置在所述下转盘的外缘;其中所述防转机构包括:锲形切口,所述锲形切口设置在所述下转盘的外缘;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下转盘的外缘上;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防转弹簧,所述防转弹簧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防转弹簧位于所述顶杆的端部与所述凹槽之间;离合滚柱,所述离合滚柱设置在所述锲形切口内,所述离合滚柱位于所述驱动环与所述下转盘之间。
优选地,所述凹槽、所述顶杆及所述防转弹簧的数量各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防转机构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防转机构均布在所述下转盘的外缘。
优选地,所述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下转盘上;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钢珠,所述钢珠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钢珠位于所述定位弹簧的端部;其中所述钢珠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的数量为12个,12个所述定位机构绕所述下转盘及所述驱动环的圆心沿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顶料气缸。
优选地,在所述底座上设有中心立柱,所述下转盘套设在所述中心立柱外侧。
优选地,所述中心立柱的直径比所述下转盘内孔的直径小0.02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类似棘轮结构,但是没有棘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2)造价低,节约成本;
3)动作可靠,实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2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2的C-C剖面图。
图中:
1-底座2-驱动环 3-下转盘
4-锲形切口5-凹槽 6-顶杆
7-防转弹簧8-离合滚柱 9-定位孔
10-定位槽 11-定位弹簧12-钢珠
13-顶料气缸 14-中心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型治具下转盘结构,下转盘3底部贴住底座1,底座1上面中间位置固定一个中心立柱14,中心立柱14的直径比下转盘3内孔的直径小0.02毫米,下转盘3围绕中心立柱14转动,驱动环2套设在下转盘3外侧。在底座1的底部设有顶料气缸13,用于顶升待加工产品。
驱动环2和下转盘3之间采用内星轮滚珠式离合器结构作为防转机构,可以使下转盘3单向转动,具体地,防转机构包括:锲形切口4,锲形切口4设置在下转盘3的外缘,凹槽5设置在下转盘3的外缘上,顶杆6的一端设置在凹槽5内,防转弹簧7设置在凹槽5内,离合滚柱8设置在锲形切口4内。由于锲形切口4因为尺寸的原因,离合滚柱8在锲形切口4内的运动受到限制,顶杆6在防转弹簧7的作用下,顶住离合滚柱8,此时的离合滚柱8具有从锲形切口4的宽敞处向狭窄处移动的趋势,同时,随着锲形切口4远端逐渐变小,离合滚柱8就会卡接在驱动环2和下转盘3之间,防止下转盘3顺时针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而逆时针转动时,离合滚柱8就不会卡接在驱动环2和下转盘3之间,就不会限制下转盘3的转动,进而实现单向转动的效果。同时,设置了两组凹槽5、顶杆6及防转弹簧7,使离合滚柱8的受力更平衡,加之两根防转弹簧7的作用,能加强限制下转盘3转动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路新能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光路新能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6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干扰、抗压轨道交通信号电缆
- 下一篇:全自动线材包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