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6349.3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3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李美容;李喜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颐和美林(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7/08 | 分类号: | B07B7/08;B07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分级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属于绿茶超微粉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细粉体分级机是一种工业设备,由球磨机、振动磨组成,功率是0.75KW,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工业界对于各种微细粉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细度、纯度及通过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加工出通过率很高微粉的设备通常是极其昂贵且生产率低,本类分级机则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生产率获得通过率极高的微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624545.5的一种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特别是属于一种适用于气流磨超微绿茶粉生产工艺中的收集装置,是由惯性捕集器、静电捕集器、袋式捕集器串联组合而成的,三者之间依次通过风道贯通;其中,惯性捕集器的前端为混合粉尘进入口,底端为第一级超微粉收集口;静电捕集器内设置有电场作用下的积尘极板,底端为第二级超微粉收集口;袋式捕集器由壳体及其内部的至少2个滤袋构成,其上部融会贯通为排风管道,其底端为第三级超微粉收集口,该实用新型实现了分级收集和连续装袋作业,具有提高超微茶粉收集效率和整体工艺生产效率、实现粉尘零排放保护环境的积极效果,但现有技术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无法一体结构完成所以操作,结构过于复杂配合部件过多,耗费成本较高,无法单部件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以解决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无法一体结构完成所以操作,结构过于复杂配合部件过多,耗费成本较高,无法单部件低成本高效率运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其结构包括:分级分离筒、支撑基座架、间隔柱立板、稳固分隔柱、电机底板、连接法兰、支撑桁架、基座架垫片、轴动电机、电机散热帽,所述间隔柱立板设有两个并且分别竖直焊接在稳固分隔柱左右两侧,所述间隔柱立板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垂直焊接在支撑基座架中段的左右上方,所述支撑桁架设有两个并且均水平焊接在稳固分隔柱右侧;
所述电机底板水平焊接在支撑桁架上,所述基座架垫片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分别水平焊接在支撑基座架四个边角下,所述连接法兰水平安装于支撑桁架上,所述连接法兰与支撑桁架螺纹连接,所述分级分离筒水平焊接在支撑基座架上,所述分级分离筒与轴动电机电连接,所述轴动电机与电机散热帽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轴动电机垂直固定在连接法兰上;
所述分级分离筒设有分级分离器、分级分离柱筒、一级收集管、二级收集管,所述分级分离器垂直安装于分级分离柱筒内部,所述分级分离器与分级分离柱筒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二级收集管与一级收集管分别水平焊接在分级分离柱筒左右两侧,所述分级分离柱筒垂直焊接在支撑基座架上,所述分级分离器与轴动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基座架、间隔柱立板、稳固分隔柱、支撑桁架均为棱边架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底板与基座架垫片均为矩形板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分级分离器、一级收集管、二级收集管均为柱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分级分离柱筒、轴动电机、电机散热帽均为柱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分级分离筒为机械部件,灵活度高,旋转分级。
进一步地,所述轴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分级分离筒设有分级分离器、分级分离柱筒、一级收集管、二级收集管,实现了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的单部件多结构集合优化,低成本高效率运行又配合度流畅,在同一部件内分级分离收集出超微绿茶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微绿茶粉分级收集装置分级分离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分级分离筒-1、支撑基座架-2、间隔柱立板-3、稳固分隔柱-4、电机底板-5、连接法兰-6、支撑桁架-7、基座架垫片-8、轴动电机-9、电机散热帽-10、分级分离器-100、分级分离柱筒-101、一级收集管-102、二级收集管-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颐和美林(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颐和美林(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6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