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鱼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5647.0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3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陈鸿;李宝民;刘国亮;黄绍洪;谭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E02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鱼设施。
背景技术
水电开发对于洄游性鱼类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直接,阻碍了其繁殖、索饵以及越冬等生命行为,因此衍生出了鱼道作为闸、坝或天然障碍处为沟通鱼类洄游通道而设置的一种过鱼设施。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及其认识的不断提高,过鱼设施不仅仅局限于作为鱼类洄游通道,更成为实现上下游物质、能量与基因交流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河流生态廊道的功能,最大限度解决由于大坝修建带来的生态破碎问题。
因此,建设过鱼设施,可以恢复洄游性鱼类的洄游路线和沟通坝上下鱼类种群的交流,降低大坝的阻隔影响。
传统的过鱼设施不利于溯游能力较差的鱼类通过,因此很多传统的过鱼设施对于下游的溯游能力较差的鱼类根本不起作用,导致洄游性鱼类的繁殖过程不正常,同时也阻隔了坝上下当地鱼类种群的交流,降低了被隔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活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利于溯游能力较差的鱼类通过的过鱼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鱼设施,其不但有利于溯游能力较差的鱼类通过,而且能够统计通过过鱼设施的鱼类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过鱼设施,其包括:
斜坡体,其倾斜度不大于30度;
至少两面固定在斜坡体上的隔墙,每一面隔墙的底部设有3个鱼道通道;
下游诱鱼装置,其设于隔墙的下游位置;
上游诱鱼装置,其设于隔墙的上游位置;
至少一个休息池,其设于相邻两面隔墙之间的斜坡体上;
以及控制系统,其位于斜坡体侧方的挡墙上,并与隔墙有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3个鱼道通道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分别为25cm、50cm和10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3个鱼道通道的内部分别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电动阀门,该电动阀门连接到控制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3个鱼道通道的内部各设有1个水流传感器,该水流传感器连接到控制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隔墙还设有3个红外传感器,该3个红外传感器的探头分别对准所述的3个鱼道通道,该3个红外传感器连接到控制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在最上游处的隔墙的顶部还设有拦污栅,所述的拦污栅固定在该隔墙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的斜坡体的倾斜度不大于30度,因而保证水流速度较为平缓,利于溯游能力较差的鱼类通过。
2、本实用新型在两面隔墙之间设有休息池,在鱼溯游疲惫时能够提供水流很慢的休息场地,利于鱼的体力恢复。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定3个大小不一致的鱼道通道,由于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水流速度与通道面积成反比,因此调整了鱼道通道内部的水流速度,因此能够让不同溯游能力的鱼类通过,增加了下游鱼类进入上游的数量和种类。
4、本实用新型设有水流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能够将水流数据和鱼通过数量信息存储到单片机自带的存储器,作为后续对溯游能力较差的鱼类的研究基础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隔墙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操作面板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斜坡体;2、隔墙;3、鱼道通道;4、下游诱鱼装置;5、上游诱鱼装置;6、休息池;7、鱼道通道;8、红外传感器;9、电动阀门;10、水流传感器;11、显示屏;12、操作面板;13、单片机;14、数模转换器;15、电磁阀组;16、模数转换器;17、A键;18、B键;19、C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过鱼设施,其包括:
斜坡体1,其倾斜度不大于30度;
五面固定在斜坡体1上的隔墙2,每一面隔墙2的底部设有3个鱼道通道7;
下游诱鱼装置4,其设于隔墙2的下游位置;
上游诱鱼装置5,其设于隔墙2的上游位置;
四个休息池6,其设于相邻两面隔墙2之间的斜坡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5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功能泄洪口的大坝
- 下一篇:书画摹写板及摹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