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MS的校准及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4041.5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3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ms 校准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MS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BMS的校准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及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大力推进与发展,动力电池组的一致性及安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由于受到材料、电池本身的电化学特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电池,特别是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的一致性及安全性无法通过电池本身来保证,需要配备BMS来保证电池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BMS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BMS技术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在BMS产品的生产过程中,BMS产品测试工位一直是瓶颈工位。由于BMS产品技术复杂,需要测试的项目非常多,由于现有技术的测试设备为单通道测试,因此,测试一个BMS产品就需要花费5分钟以上的时间,进行大批量生产时BMS产品的产出效率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缩短BMS的测试时间,BMS的测试需要多台测试设备放置在同一线体上同时进行测试,但多台测试设备同时测试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BMS的校准及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BMS的校准及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转接板、继电器板、夹具板、供电电源和测试单元,所述转接板、所述继电器板、所述测试单元和所述上位机依次顺序连接;
所述夹具板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所述转接板和待测BMS产品连接;
所述继电器板与所述上位机的第一输出控制端连接;
所述供电电源与所述上位机的第二输出控制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转接子板,所述继电器板包括与所述转接子板一一对应连接的继电器子板,所述夹具板包括与所述转接子板一一对应连接的夹具子板,每一所述继电器子板与其对应的所述转接子板连接;
所述测试单元与所述转接子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子板设置若干转接端口组,所述转接端口组包括夹具连接端口、继电器连接端口和测试连接端口,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夹具连接端口和所述测试连接端口连接;
每一所述继电器子板设置有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开关装置;
每一所述夹具子板设置有与所述夹具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夹具数据输入端口;
每一所述转接端口组的测试连接端口与所述测试单元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测试子单元,每一所述测试子单元分别与所述测试连接端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源包括电流源和与所述夹具子板一一对应连接的分流器,所述电流源与多个所述分流器串联连接;
所述供电电源通过所述电流源与所述上位机的第二输出控制端连接。
本次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次技术方案可以同时对多个待测BMS产品进行校准测试,通过控制继电器单元,灵活切换开关管装置,实现多个待测BMS产品共享一套测试设备的功能,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2.本次技术方案可以全方位的对待测BMS产品进行综合校准测试,可以让电池厂在充分了解待测BMS产品的基础上为电池组选配合适的待测BMS产品,避免盲目选配待测BMS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BMS的校准及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内、外总压校准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总电流校准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电压精度测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流精度测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AO模拟信号输出端口测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DO数字信号输出端口测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AI模拟信号输入端口测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的DI数字信号输入端口测试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4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