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取锚牙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3678.2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2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梁华歆;李文霞;伏健;甘孝洪;刘红宝;叶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锚牙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锚牙工具。
背景技术
水力锚作为封隔器的重要附件在油田封堵作业中大量应用。锚牙作为水力锚的重要组成零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将损坏的锚牙更换掉,以增加水力锚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的水力锚主要包括锚体、锚牙以及压条,锚体侧面形成有安装槽,锚牙可以放置在安装槽内,且锚牙上形成有与压条配合的凹槽,压条的两端凸出锚牙并螺接在锚体上。更换锚牙时,需要先将压条取出,然后使用起子、手钳子等工具沿着锚牙与锚体的缝隙将锚牙拆除。
但是,由于水利锚长期在井下作业,锚牙与锚体之间的缝隙会积累砂砾,导致工具难以插入缝隙中,锚牙拆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锚牙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锚牙拆卸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锚牙工具,包括:基体,基体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调节件;基体一端设有用于与待拆卸锚牙上的凹槽卡合的连接部,调节件能够沿空腔运动以促使连接部朝外侧扩张,以增加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取出装置,与基体连接,用于带动基体沿预设方向运动。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连接部包括朝基体一端伸出的连接套筒,连接套筒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延伸的豁口。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连接套筒外侧表面设有凸起。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和设置在调节杆一端的楔形体,楔形体与调节杆连接的一端到末端之间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且楔形体能够伸入到连接套筒中部通孔中,以撑开连接套筒使其朝外扩张。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连接套筒为圆柱筒,楔形体的外侧面为圆柱面。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调节杆外侧面设有螺纹,对应地,基体内的空腔侧壁上设有螺纹,调节杆通过与空腔侧壁之间的螺纹配合沿空腔运动。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调节件背离楔形体的一端设有便于转动的手柄。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取出装置包括传递杆和设置在传递杆一端的配合件,配合件与基体可拆卸连接。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基体背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外延伸形成安装凸缘,配合件设有配合槽,取出装置通过配合槽与安装凸缘卡合连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取锚牙工具,其中,取出装置还包括套设在传递杆外侧的滑套,传递杆背离配合件的一端设有抵顶座,滑套能够在传递杆上滑动并击打抵顶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锚牙工具,通过在基体一端设置用于与带拆卸锚牙上的凹槽卡合的连接部,并在基体内部的空腔里设置调节件,调节件能够沿空腔运动以使连接部朝外扩张,增加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进而增加连接部侧面与配合的凹槽侧壁之间的作用力,实现了方便快速地驱动调节件来使连接部与锚牙的凹槽可靠结合,而后便通过取出装置快速、方便地将锚牙从水力锚中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锚牙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基体与锚牙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体; 11:空腔;
12:安装凸缘;13:调节件;
131:调节杆; 132:楔形体;
133:手柄; 14:连接部;
141:连接套筒; 142:豁口;
143:凸起; 2:取出装置;
21:传递杆;22:配合件;
221:配合槽; 23:滑套;
24:抵顶座;3:锚牙;
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锚牙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基体与锚牙的配合示意图。
请结合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取锚牙工具,包括:基体1,基体1内部设有空腔11,空腔11内设有调节件13;基体1一端设有用于与待拆卸锚牙3上的凹槽31卡合的连接部14,调节件13能够沿空腔11运动以促使连接部14朝外侧扩张,以增加连接部14的横截面面积;取出装置2,与基体1连接,用于带动基体1沿预设方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3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矿库放矿池田及放矿抑尘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裸露坡面生态修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