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边供液模块化锌镍单液流储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3387.3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3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姚寿广;程杰;刘卫;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2 | 分类号: | H01M8/04082;H01M8/04186;H01M8/04746;H01M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边 模块化 锌镍单液流储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边供液模块化锌镍单液流储能系统,包括一电解液储液罐;一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一进液机构、一出液机构及一暂存机构,所述进液机构包括一电解液总管进水管,所述回液机构包括一电解液总管出水管,所述暂存机构包括数组并列分布的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组,每组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组由一对分布在电解液总管进水管及电解液总管出水管两端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共同组成;一循环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一个储液罐及供液泵以双边供液导流管路对多个电池电堆供给电解液的管路系统装置,使用一个大流量微型循环泵代替多个微型水泵,解决了单泵单电池在储能系统中带来的诸多问题,从而简化了模块化锌镍单液流储能系统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锌镍单液流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边供液模块化锌镍单液流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锌镍单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能储存和高效转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循环寿命长、能量转换效率高、材料成本低和不存在双液流电池离子交叉污染等特点,适合于在非并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场合中作为大规模电能储存和高效转化设备使用。
传统锌镍单液流电池,每一个单体电池都采用单泵体系,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1220674492.9中就提出了一种一体式锌镍单液流电池,其提出了采用一体式结构,没有外部储液罐,电堆及电解液均处于壳体之中,有效解决了电堆中的漏液问题,同时,有效避免了多次充放电过程中从负极脱落的沉积锌在电堆底部不断累积,造成电堆内部流道堵塞、正负电极短接等问题。在小规模储能系统中其主要优点:每个单体电池互不影响、功率增减可灵活设置、更换方便等。而针对大规模储能系统缺点尤为突出:单电池数量较多、泵长时间运行导致损坏的几率增大、安全性降低、经济可靠性下降。 此外,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1210465209.6公开了钒电池堆进液流量的均衡方法及装置,控制系统通过流量计直接测量钒电池堆进液流量,并根据测量数据与标准流量值比较进而控制所有电堆的进液流量基本一致,显然设计该流量控制策略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于保证电堆进液流量的均一性和精确度,但是对如何确保模块化储能系统中循环泵的最佳工作区域及储能系统单元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做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双边供液模块化锌镍单液流储能系统,能够保证各电堆进液流量均等同时,使泵工作在最佳工况区,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规模储能装置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双边供液模块化锌镍单液流储能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一电解液储液罐,该电解液储液罐具有一进液口、一出液口;
一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一进液机构、一出液机构及一暂存机构,所述进液机构包括一电解液总管进水管,回液机构包括一电解液总管出水管,所述暂存机构包括数组并列分布的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组,每组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组由一对分布在电解液总管进水管及电解液总管出水管两端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共同组成,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具有一进液口、一出液口,其中,其进液口通过单电池支管进水管与电解液总管进水管连接,其出液口通过单电池支管出水管与电解液总管出水管连接,电解液总管出水管的出液口与电解液储液罐的进液口相连;
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循环泵,该循环泵具有一进液口、一出液口,且其进液口与电解液储液罐的进液口相连,其出液口与电解液总管进水管的进液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为单级单吸大流量微型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单电池电堆简化模型组一共有三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一个储液罐及供液泵以双边供液导流管路对多个电池电堆供给电解液的管路系统装置,使用一个大流量微型循环泵代替多个微型水泵,解决了单泵单电池在储能系统中带来的诸多问题,从而简化了模块化锌镍单液流储能系统模型,便于大规模储能系统单元的规划和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未经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33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