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73305.5 | 申请日: | 2017-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3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程心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模组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外放多应用侧出声BOX(扬声器模组)来配合扬声器单体,形成一个前腔,同时会有一个侧出声通道,高频声波在前腔形成共振峰来拓宽有效频带,同时也改善了整机正出声方式下容易进脏污、外观不好看等缺点。
由于手机整机内部留给扬声器模组的空间有限,侧出声通道长度通常在10mm左右,而且几乎所有的扬声器模组都有一个问题——在高频4-6kHz频段会有一个尖峰,但是人的齿音、辅音等杂音通常会集中在这个频段,因此如果在这一频段有峰值的话会造成播放音乐时齿音明显,给人带来不好的听感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降低杂音能量,提高用户听感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扬声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出音孔,所述扬声器的出音端与所述外壳内的腔体形成与所述出音孔连通的音腔,所述音腔内设有用于吸收预定频率的声波的共振吸声结构,所述音腔包括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前音腔对应所述出音端,所述后音腔靠近所述出音孔,所述共振吸声结构设置在所述后音腔。
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器模组为侧出声扬声器模组,所述出音孔为位于所述扬声器出音端的侧面的侧出音孔。
进一步的,所述共振吸声结构设置在所述后音腔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共振吸声结构包括:
与所述外壳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为一槽体结构;
微穿孔板,设置在所述槽体结构的开口端,并与所述槽体结构配合形成空腔,所述微穿孔板上分布有贯通所述空腔与所述后音腔的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频率为4-6kHz。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扬声器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共振吸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吸收预定频率的声波而对其他频率的声波基本没有影响,通过共振吸声结构的设置来达到平滑频响曲线的效果,提高消费者的听感体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扬声器12,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出音孔13,所述扬声器12的出音端与所述外壳1内的腔体形成与所述出音孔13连通的音腔11,所述音腔11上设有用于吸收预定频率的声波的共振吸声结构,所述音腔11包括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前音腔对应所述出音端,所述后音腔靠近所述出音孔13,所述共振吸声结构设置在所述后音腔。
从扬声器12的出音端至出音孔13的声波的传播路径上设置所述共振吸声结构,共振吸声结构可以吸收预定频率的声波,以降低杂音的能量,从而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预定频率为4-6kHz。高频4-6kHz频段会有一个尖峰,但是人的齿音、辅音等杂音通常会集中在这个频段,共振吸声结构的设置可以吸声此频段的声波,从而降低杂音的能量以提高用户听觉体验。
所述共振吸声结构可位于所述音腔11内的任意位置,只要实现吸收预定频率的声波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模组为侧出声扬声器模组,所述出音孔13为位于所述扬声器12出音端的侧面的侧出音孔13。
所述共振吸声结构设置于所述后音腔,并不是正对扬声器12的正面或者背面,与出音孔13在扬声器12的同一侧,而不是与出音孔13相对,利用声波的指向性以及球顶的特性来有效的吸收所述音腔11中的预定频率的声波。本实施例中,所述共振吸声结构设置在所述后音腔的侧壁上。所述后音腔的部分侧壁上所述共振吸声结构,或者,所述后音腔的整体侧壁上设有所述共振吸声结构,以下介绍几种本实施例中所述共振吸声结构的设置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3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投光灯
- 下一篇:新型不锈钢碳钢复合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