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索退锚装置及采用其的锚索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3078.6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2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炎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炎宾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209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索退锚 装置 采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索退锚装置及采用其的锚索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矿用锚索退锚机虽然被广泛使用,但现有的锚索退锚机在各煤矿生产应用中,仍有一些不便之处。并且锚索退锚机成本较高。
另外,目前的锚索退锚还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安装锚索前,在锚索托盘与锁具之间增加装置,然后利用普通的预紧锚索千斤进行预紧。退锚时,利用敲打等方式去掉增加的装置或使装置厚度减小,从而使锚索预紧效果消失,实现退锚的目的。这种方法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增加了单根锚索用量和锚索退锚装置等成本;二是人工敲打时需要近距离操作,操作过程人工劳动强度大,操作期间锚索突然松弛、装置突然崩落等对操作人员可能造成伤害;三是锚索松弛后,需要使锁套与锁芯分离,还要使锁芯与锚索分离,操作繁琐,困难多。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专用的退锚千斤顶,把锚索拉长50mm以上,然后人工使锁芯与锚索分离,达到退锚目的。这种方法存在也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锚索处于拉伸状态的情况下,再将锚索拉伸50mm以上,专用退锚千斤顶工作压力将明显增高,现场使用中发现专用退锚千斤顶损坏非常频繁,维修成本明显增加;二是拆除锁芯时需要人员近距离操作,现场使用中发现拆除锁芯过程比较困难,拆除锁芯期间不可预见因素对操作人员可能造成伤害;三是当锚索外露长度小于150mm时,这种专用退锚千斤顶基本失效。
基于目前的锚索退锚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简单易用的锚索退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矿用锚索在退锚时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提供一种锚索退锚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锚索退锚装置,包括中空的主体,主体内形成退锚腔,主体上设有退锚腔与外界连通的上退锚口和下退锚口,主体内于下退锚口处设有用于支撑锚索锁套的支撑台,退锚腔与锚索锁套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为圆筒形或中空的棱柱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主体内外的操作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孔至少部分位于操作台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内支撑台与主体顶部的距离与锚索锁套高度相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壁厚大于等于1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台宽度大于等于5mm,支撑台高度大于等于10mm。
一种锚索组件,包括用于锁锚的锚索托盘、承载锚索、锚索锁套、锚索锁芯和用于退锚的所述锚索退锚装置、预紧千斤顶,锚索托盘位于待承载的岩体下,锚索锁芯嵌套设置在锚索锁套内,承载锚索穿过岩体后依次穿过组合为一体的锚索锁套和锚索锁芯;锚索退锚装置在退锚时,盖合于锚索锁套上,锚索锁芯穿过下退锚口,预紧千斤顶支撑于锚索退锚装置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锚索锁芯为内部用于承载锚索穿过的中空的圆台形,锚索锁套与锚索锁芯相配,锚索锁芯中空内壁为齿形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锚索锁芯为组合结构,由对称设置的两部分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成本,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锚索退锚装置一种锚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锚索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锚索锁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退锚腔,3上退锚口,4下退锚口,5支撑台,6操作孔,7锚索托盘,8承载锚索,9锚索锁套,10锚索锁芯,11预紧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
一种锚索退锚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中空的主体1,主体1为圆筒形或者为中空的棱柱形,优选圆筒形,即中空的圆柱形,主体1壁厚大于等于10mm;主体1内形成退锚腔2,退锚腔2与锚索锁套9间隙配合,间隙余量为2-3mm;主体1上设有退锚腔2与外界连通的上退锚口3和下退锚口4,主体1内于下退锚口4处设有用于支撑锚索锁套9的支撑台5,支撑台5与主体1顶部的距离与锚索锁套9高度相配,支撑台5宽度大于5mm,支撑台5高度大于10mm。
在主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主体1内外的操作孔6,优选为对称开设2-3个操作孔6,并且操作孔6至少部分位于支撑台5处,即操作孔部分开设于支撑台5,部分开设于支撑台5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炎宾,未经王炎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3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更换毛辫子专用工具
- 下一篇:一种井下固定式临时避难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