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2758.6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1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鹏;王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8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属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生产车间的产生的废水通常需要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或者回用,根据生产废水的种类会选用不同的废水处理装置和工艺,其中采用沉淀法来处理废水的常用装置为多级沉淀池,污水经过加药曝气处理流入沉淀池,沉淀物沉积在沉淀池池底,再通过泵等抽泥设备将沉淀物抽送至压泥机,在压泥机的作用下将沉淀物压成固体状。采用这种装置,多级沉淀池中会不同程度的沉积沉淀物,抽泥设备伸入沉淀池中难以将沉淀池中的沉积物清理彻底,造成沉积物堆积,需要较为频繁地定期人工清理沉淀池,增加了劳动强度。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理更加彻底、能够减轻劳动强度的废水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加药曝气池、沉淀池、抽泥设备以及压泥机,还包括竖流罐,加药曝气池与竖流罐之间设有输送设备,加药曝气池的出液端与输送设备的进液端连通,竖流罐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中的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内的中心管,竖流罐具有设置在中心管的上端的进液端、设置在罐体的上部的出液端以及设置在罐体的下部的沉淀排出口,输送设备的出液端与竖流罐的进液端连通,竖流罐的沉淀排出口与抽泥设备的进口端连通,抽泥设备的出口端与压泥机的进口端连通,竖流罐的出液端与沉 淀池的进液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竖流罐的出液端与所述沉淀池的进液端之间的中转池,中转池包括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以及第三池体,第二池体设置在第一池体与第三池体之间,第二池体对应第一池体形成第一溢流部,第二池体对应第三池体形成第二溢流部,第一池体和第三池体的下部设置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的出液端连接至所述沉淀池的进液端,在第二池体内设有沿纵向设置的导流筒,导流筒安装在第二池体中,导流筒的上端高于第一溢流部和第二溢流部,导流筒的下端与第二池体的池底之间形成回水通道,还包括回水管,回水管的一端从导流筒的下端伸入导流筒中,另一端延伸至用水车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罐体的下部形成锥形部,所述沉淀排出口设置锥形部的下端,所述中转池对应所述竖流罐的下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罐体的上部的周沿设有溢流槽,溢流槽与所述第二池体之间设有导管,导管的上端与溢流槽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池体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加药曝气池中的溶液先通过输送设备输送至竖流罐中进行沉淀处理,沉淀物从竖流罐的下部输送至压泥机中进行处理,竖流罐中流出的清液回流至沉淀池进行进一步沉淀,通过竖流罐沉积掉大部分沉淀物,从而减轻了沉淀池的负担,大大减少人工清洗沉淀池的频率,而且废水处理得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中转池的结构简图;
图中:
10-加药曝气池20-沉淀池
30-竖流罐31-罐体
32-中心管33-锥形部
34-溢流槽35-导管
36-支架40-压泥机
50-抽泥设备60-输送设备
70-中转池71-第一池体
72-第二池体73-第三池体
74-导流筒75-回水通道
76-第一溢流部77-第二溢流部
78-回水管79-回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2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中的多点内循环系统
- 下一篇:斜板澄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