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压式液膜密封瞬态泄漏量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2227.7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7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鲁帅;郝木明;李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F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压式液膜 密封 瞬态 泄漏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装置,属于流体动密封实验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作为液膜密封的典型代表,有效改善密封端面的润滑状况和操作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军工器械、冶金电力等行业。尽管端面液膜有效降低了密封环的摩擦磨损,但由于频繁启停、操作工况的瞬态变化、端面润滑不足、轴向不对中偏差、振动冲击等原因导致动静环表面出现严重磨痕,更为甚者导致密封环脆性断裂。因此对密封瞬态特性的研究是保证其可靠运行的关键。密封瞬态参量具有非常复杂的变化规律,变化频率快,幅值较大,常用的测量设备难以对其过程进行相关的采集及测量,基于上述问题,亟待设计一种信息采集装置对端面的润滑状态进行监控,以便通过对泄漏量的测量及时监测端面摩擦磨损状况,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监测液膜密封端面润滑状态及泄漏量,提供了一种内压式液膜密封瞬态泄漏量采集装置,通过传感器所测得冲击力信号转换为质量流量信号,完成对液膜密封装置瞬态泄漏量变化规律的测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压式液膜密封瞬态泄漏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连接板、弹簧座、弹簧、推环、O型圈、静环、轴套、内六角螺钉、防护罩、卡环、支杆、冲击力传感器、螺母、动环、压盖、锁紧螺母、转轴、数据采集卡、信号处理装置,所述连接板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于腔体上,所述弹簧座与连接板连接,所述静环与推环连接,所述卡环固定于弹簧座,所述动环安装于轴套,所述压盖通过内六角螺钉与轴套连接,所述轴套通过锁紧螺母与转轴连接,所述防护罩通过内六角螺钉与连接板连接,所述冲击力传感器安装与支杆上,支杆通过螺母固定于防护罩,冲击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及信号处理装置通过线路依次连接。
所述冲击力传感器感应面垂直于动静环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
该装置通过密封端面的间隙流体在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具有相对一定动能的液滴撞击在感应面上形成的冲击波转化为力,进一步根据当前转速利用动能定理求得质量,利用高精度力传感器和现代的高速采集系统,以及相关的专业软件实现对冲击力及转换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的整个过程的监测和测量,从而得到密封的瞬态泄漏量变化规律。此外,该装置具有高精度、通用性、感应灵敏、高频率采集等优点,可适用于多种形式的液膜密封泄漏量采集。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内压式液膜密封瞬态泄漏量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内压式液膜密封瞬态泄漏量采集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一种内压式液膜密封瞬态泄漏量采集装置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内压式液膜密封瞬态泄漏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连接板(2)、弹簧座(3)、弹簧(4)、推环(5)、 O型圈(6、8、9、19、20、23)、静环(7)、轴套(10)、内六角螺钉(11、12、22)、防护罩(13)、卡环(14)、支杆(15)、冲击力传感器(16)、螺母(17)、动环(18)、压盖(21)、锁紧螺母(24)、转轴(25)、数据采集卡(26)、信号处理装置(27),所述连接板(2) 通过内六角螺钉(12)固定于腔体(1)上,所述弹簧座(3)与连接板(2)连接,所述静环(7)与推环(5)连接,所述卡环(14)固定于弹簧座(3),所述动环(18)安装于轴套(10),所述压盖(21) 通过内六角螺钉(22)与轴套(10)连接,所述轴套(10)通过锁紧螺母(24)与转轴(25)连接,所述防护罩(13)通过内六角螺钉(11) 与连接板(2)连接,所述冲击力传感器(16)安装与支杆(15)上,支杆(15)通过螺母(17)固定于防护罩,冲击力传感器(16)、数据采集卡(26)及信号处理装置(27)通过信号线依次连接。
所述冲击力传感器感应面(M)垂直于动静环接触面(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2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视镜防雨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视镜驱动电机的保护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