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小桐子毛油榨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1840.7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0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清;张悦;杨陆强;高彦玉;陈凯;陈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B30B15/32;C1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02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式 桐子 榨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柴油原料油压榨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螺旋式小桐子毛油榨取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还很远,人均占有能源量少,能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小桐子种子含油率高,经过加工可制成生物柴油。油脂作为生物柴油生产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中已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故油脂的高效率、低能耗制取已成为当今我国的迫切需求。
压榨取油分液力压榨和螺旋压榨。在制油工业中,液压榨油机取油生产的压榨周期长,装卸料饼麻烦,而且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螺旋榨油机是当今受到较多认可的连续压榨设备,其显著特点是单机处理量大,连续化,劳动强度低,出油效果良好,饼薄易粉碎,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故螺旋榨油机成为目前机械压榨分离设备中的主导机型。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采用螺旋压榨方式,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仅可解决小桐子种粒的高效连续压榨出油,还可进行油渣分离的小桐子毛油榨取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式小桐子毛油榨取机,通过动力装置将动力传递至挤压榨油装置,通过挤压榨油装置实现小桐子种粒的压榨出油,并实现油渣分离,从而大幅提高小桐子毛油产量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螺旋式小桐子毛油榨取机包括机架1、挤压榨油装置2、动力装置3,所述的机架1由支承架4、板架5、电机架6组成,板架5焊接在支承架4的上端与支承架4形成支架,支架有两个,挤压榨油装置2安装在两块板架5上,其中一个支架的支承架4侧壁上焊接安装有电机架6,电机架6上安装有动力装置3,所述的动力装置3包括电机16、带轮Ⅰ17、三角皮带18、带轮Ⅱ19,所述的电机16固定安装在电机架6上,电机16的转轴上安装有带轮Ⅰ17,带轮Ⅱ19安装在挤压榨油装置2上,三角皮带18安装在带轮Ⅰ17与带轮Ⅱ19上。
所述的挤压榨油装置2包括钢柱7、榨轴8、入料口9、榨筒10、集油口12、出油管13、排渣口14,所述的榨筒10的两端盖外壁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置有钢柱7,榨轴8的直径从右到左逐渐变大,榨轴8位于榨筒10的中部,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榨筒10的两端盖上,榨轴8的右端穿出榨筒10右端盖与动力装置3连接,榨轴8上设置有从右到左叶片直径逐渐减小的螺旋输送叶15,榨筒10的右端顶部设置有榨筒10内腔连通的漏斗状入料口9,榨筒10的左端底部设置有与榨筒10内腔连通的排渣口14,位于排渣口14与入料口9之间的榨筒10底部设置有一条形集油口12,集油口12的底部中央设置有一个出油管13。
所述的榨筒10的内壁上均匀的设置有栓条11,且相邻两根栓条11之间的距离为0.4-0.8cm,栓条11呈梯形结构,但其长边为圆弧状,与榨筒10的内壁相切。
所述的榨筒10底部内壁上的栓条11从集油口12的上方横穿而过直至到达排渣口14的开口右侧。
所述的机架1采用Q235B等边角钢作为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部件易安装和拆卸,可广泛应用于小桐子种粒的压榨取油作业。
2、本实用新型以螺旋压榨为根本原则,避免了液力压榨方式压榨周期长,装卸料饼麻烦,而且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的不足。
3、本实用新型以带传动为动力传递方式,可缓和冲击和振动载荷,运转平稳,无噪声。
4、本实用新型选用Q235B等边角钢作为机架材料,能有效减小机器振动,并促进整机的稳定运行。
5、本实用新型具备油渣分离的功能,保证了小桐子毛油的收集质量和残渣的进一步收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挤压榨油装置的及认购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栓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挤压榨油装置、3-动力装置、4-支承架、5-板架、6-电机架、7-钢柱、8-榨轴、9-入料口、10-榨筒、11-栓条、12-集油口、13-出油管、14-排渣口、15-螺旋输送叶、16-电机、17-带轮Ⅰ、18-三角皮带、19-带轮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1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式榨油机
- 下一篇: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