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污水沉淀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1438.9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7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松松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C02F1/5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污水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污水沉淀箱。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大量的污水排放,进一步破坏了水环境,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污水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严重破坏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污水的处理工程迫在眉睫。
污水处理过程中一般会用到污水沉淀箱,目前常用的是斜管沉淀箱,斜管沉淀箱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出的一种沉淀设备,该设备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或斜板,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板或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由于现有的斜管沉淀箱箱体内部焊接有密集斜管,导致结构复杂,造价高,且斜管沉淀箱中加入的混凝剂难以充分混合,反应时间短,存在着排泥效果不好以及分离水质不好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污水沉淀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均流槽、沉淀槽和出水槽,所述均流槽和进水管连接,出水槽和出水管连接,所述进水槽和沉淀槽之间的第一隔板顶部为锯齿状,齿高15~25cm;所述出水槽和沉淀槽之间的第二隔板顶部也为锯齿状,齿高15~25cm;所述沉淀槽内依次设置有多个过水板,所述过水板的高度为3~5m,且多个过水板上均开设有过水孔,多个过水板上的过水孔由沉淀槽的进水端向出水端孔径逐渐减小;所述均流槽底部和所述出水槽底部均低于所述第一隔板顶部40~50cm,且所述第一隔板顶部与过水板顶部的相对落差为15~20cm,第二隔板顶部齿底与过水板顶部齐平;所述沉淀槽内通过过水板分隔形成的区域底部均为锥形,锥形底部开设有排泥口,多个排泥口均与排泥管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管道混合器和水处理药剂箱,所述管道混合器由液体管和设置于液体管内的药粉输出管组成,所述液体管头部与进水管连通,尾部设有接水管,所述接水管用于输送待处理的废水;所述药粉输出管头部开孔,尾部穿出液体管并通过管路与水处理药剂箱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均流槽的宽度为1m。
更优选地,所述过水板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第三过水板,高度均为5m,所述第一过水板上的过水孔的孔径为50mm,所述第二过水板上的过水孔的孔径为40mm,所述第三过水板上的过水孔的孔径为30mm。
更优选地,第一过水板、第二过水板和第三过水板将沉淀槽分隔成4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宽度为1~1.5m。
更优选地,所述均流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口,多个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并联后与管道混合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环保污水沉淀箱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流速分布均匀,通过分段阻挡沉淀,有效消除层流,沉淀效率高,显著提高了沉淀箱的处理能力,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2)混凝剂和污水采用管道混合器的形式进行高效混合,混合均匀,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保污水沉淀箱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环保污水沉淀箱,具体如图1-2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均流槽、沉淀槽和出水槽,均流槽和进水管101连接,出水槽和出水管102连接,均流槽和沉淀槽之间的第一隔板103顶部为锯齿状,齿高15~25cm;出水槽和沉淀槽之间的第二隔板107顶部也为锯齿状,齿高15~25cm;沉淀槽内依次设置有多个过水板,过水板的高度为3~5m,且多个过水板上均开设有过水孔,多个过水板上的过水孔由沉淀槽的进水端向出水端孔径逐渐减小;均流槽底部和出水槽底部均低于第一隔板103顶部40~50cm,且第一隔板103顶部与过水板顶部的相对落差为15~20cm,第二隔板107与过水板顶部齐平;沉淀槽内通过过水板分隔形成的区域底部均为锥形,锥形底部开设有排泥口,多个排泥口均与排泥管108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松松,未经杨松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14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棚体
- 下一篇:一种造纸厂污泥热解炭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