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捕捞不同规格虾类的地笼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1327.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3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张晓华;鲍传和;余鹏;周清妍;陈露;杨小丽;周伟尚;桂源;欧阳霞;刘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郑琍玉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捕捞 不同 规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捕捞工具,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捕捞不同规格虾类的地笼。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小龙虾越来越受欢迎。野生和湖泊的龙虾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稻田虾类养殖技术这几年在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大规模推广,随之而来的是龙虾的捕捞问题。在虾类养殖时,虾类苗的放养密度很高,随着虾类不断长大,需要将体型大的、符合规格的挑出来上市,体型小的则捞部分出来分塘培育,以减少养殖密度,利于虾类长得更快。传统的虾类捕捞地笼将不同规格的虾类全部都被捕捞起来,所以虾类捕捞上岸后还得通过人工挑拣的方式将体型小且不符规格的挑出,然后下塘继续养殖,体型大且符合规格的虾类则上市销售。这就增加了捕捞的工作量,耗费劳动力,增加成本且浪费时间;同时,虾类捕捞上岸再下塘会对虾类活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大小虾堆在一起,小虾容易被压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捞不同规格虾类的地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捕捞不同规格虾类的地笼,包括由网布固定在骨架支撑上构成的通道状笼身,所述笼身侧面有供虾类进入笼内的倒须口,所述笼身端部为虾类出口,靠近所述笼身端部的通道构成虾类自动分拣段,所述自动分拣段由套叠布置的内层通道以及外层通道构成,所述内层通道与外层通道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内层通道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外层通道的网孔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支撑位于所述笼身内且呈环状,所述骨架支撑沿所述笼身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倒须口由筒网构成,所述筒网一端撑开形成倒须口口径大的一端,所述筒网另一端形成倒须口口径小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通道的出口端构成所述虾类出口,所述虾类出口安装有便于卸虾类的PVC管,所述外层通道的出口端套在所述PVC管上且呈收紧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笼身上固定有增加笼身配重的沉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同大小体型的虾类均经所述倒须口进入笼内,然后到达自动分拣段,最后由所述虾类出口卸出被收集。所述自动分拣段套叠设置了内层通道和外层通道,且内层通道的网孔大于外层通道的网孔,这样可以让小规格的虾类通过内层通道网孔而从内层通道钻出去到达外层通道中,这样留在内层通道中的虾类都是符合上市规格的大虾类,而在外层通道中的就是体型小的虾类,有效实现了按照不同规格捕捞的目的,避免了传统捕捞人工分拣对幼虾类造成的伤害。
(2)所述骨架支撑用于固定网布使得网布可以被撑起并形成通道状笼身,所述自动分拣段的内层通道的骨架支撑的尺寸应该小于外层通道的骨架支撑的尺寸,这样才能使得内层通道与外层通道之间可以形成间距,这样可以增加位于外层通道中小虾类的活动空间,避免大小虾类发生挤压而造成小虾类受损。
(3)本实用新型所述倒须口使得虾类只能单方向进入笼内,而不能从笼内经所述倒须口逃出。所述倒须口与笼身为一体结构,所述倒须口由筒网构成,所述筒网一端撑开形成倒须口口径大的一端,所述筒网另一端形成倒须口口径小的一端,在虾类经过所述倒须口时,所述筒网内侧通道可以被虾类撑开,这样虾类顺利进入笼内,而无法再逃出。
(4)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虾类出口处安装一个PVC管的作用:将大体型虾类从内层通道内倒出时,虾类在PVC管内无法附着夹持,这样收虾类时,只要将虾类顺着PVC管倒出来就行了,收虾类方便快捷,大大节约了收笼时间,省时省力。收集小体型虾类时,只需要将所述外层通道的出口松开即可。收集虾类时先收集大虾类,然后收集小虾类。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其他虾类或鳖等水产动物的捕捞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笼身 11-倒须口 11a-筒网一端 11b-筒网另一端 12a-内层通道 12b-外层通道 13-骨架支撑 20-PVC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1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取放的春蚕用养殖架
- 下一篇:一种鱼类回捕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