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0823.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曹建;苏沪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2 | 分类号: | B60T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真空泵 安装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踩下制动踏板来实现车辆减速或停车。通常情况下,为保证制动减速时,能够较轻松地踩下制动踏板,车辆大多会采用真空助力系统。真实助力系统一般包括真空源、真空管路及真空助力器等,而真空源包括用于提供真空环境的真空泵,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舱内。为对真空泵提供稳定支撑,真空泵安装支架一是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二是要具备能安装真空泵的安装结构,三是需要便于真空泵的装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定支撑真空泵且便于真空泵装拆的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包括支座和螺栓连接于支座上端的连接板,支座包括底板、底板左端的左围板、底板右端的右围板及底板前端的前围板,左、右围板前高后低地设置使得支座呈簸箕型,右围板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槽,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真空泵的真空泵连接孔,底板的中部开设有方孔,前围板上开设有用于将支座固定于车架上的螺栓穿孔;连接板包括竖直的连接板本体,连接板本体的上端向前弯折有左右间隔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第一连接耳高于第二连接耳设置,第一连接耳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耳穿孔,第二连接耳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耳穿孔。
前围板包括下部围板及位于下部围板上方的上部围板,上部围板的板面平行于下部围板的板面,上部围板位于下部围板的后方,上、下部围板的连接处为斜面过渡,过渡斜面的上端面形成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板本体下端面的支撑台。
所述螺栓穿孔开设于下部围板上。
左围板的前端连接有自由端向右延伸的左连接板,左连接板的前侧面固定在下部围板的后侧面上;右围板的前端连接有自由端向左延伸的右连接板,右连接板的前侧面固定在下部围板的后侧面上。
所述真空泵连接孔有四个,分别设置于底板的四角处,右后方的真空泵连接孔为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长孔。
连接板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前侧隆起、后侧凹陷的加强肋;第一连接耳的右侧面设置有自由端向下延伸的翻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穿孔固定在车架上,真空泵则是通过弧形槽及真空泵连接孔固定在支座上。左、右围板的设置可增加支座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前围板上的螺栓穿孔与底板上的真空泵连接孔之间产生位移,保证真空泵的位置精度。连接板与支座使用螺栓连接在一起,不仅方便了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的设计制造,更是实现了二者功能的分离,便于真空泵的装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真空泵安装支架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支座1和可拆静连接于支座1上端的连接板2。
支座1包括底板11、底板左端的左围板12、底板右端的右围板13及底板前端的前围板14,左、右围板前高后低地设置使得支座1呈簸箕型。左围板12的前端连接有自由端向右延伸的左连接板16,左连接板16的前侧面固定在后围板14的后侧面上。右围板13的前端连接有自由端向左延伸的右连接板15,右连接板15的前侧面固定在后围板14的后侧面上。
底板11的四角处各开设有一个真空泵连接孔111,右后方的真空泵连接孔111为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长孔,底板11的中部开设有方孔112。前围板14包括供左、右连接板15连接的下部围板141及位于下部围板141上方的上部围板142,上部围板142的板面平行于下部围板141但位于下部围板141的后方,上、下部围板的连接处为斜面过渡。过渡斜面的上端面形成支撑台143。连接板2通过螺栓固定在上部围板142的前端面上,连接板2的下端被支撑台143所支撑。下部围板142上左右间隔地开设有两个螺栓穿孔144,螺栓穿孔144用于将支座1固定在车架上。
右围板13的上端设置有为真空泵让位以供其安装的弧形槽131,弧形槽131的上端为开放形式而便于真空泵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0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