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散热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70599.6 | 申请日: | 2017-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36 | 代理人: | 段斌 |
| 地址: | 26467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计算机散热板,属于散热板领域。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中的散热片能做得像台式机的那么厚,为了保证散热面积,一般是做的薄而大,因此称之为散热板。位于主机板上部的散热板,和键盘接触,热就会从键盘排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散热板也得到了技术改进,由于增加的热流体的散热问题严重阻碍了超级高性能的CPU的发展,一些技术问题,比如复杂的制造工艺,高成本,以及可靠性问题,离大规模的商业使用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508573.X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耗材技术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计算机散热板,能够快速的将计算机产生的热量散失,散热速度快,效果好,使得笔记本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冷凝器设置在底座内部的底端,安装壳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顶板固定连接在安装壳的顶端,顶部曲线散热管设置在顶板上,顶部曲线散热管的上端设置有导热架板。冷气进入管的上端穿过顶板与顶部曲线散热管的内部连通,冷气进入管的下端穿过安装壳与冷凝器相连接,回气管的一端与内部曲线散热管连通,回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凝器上。散热片设置在内部曲线散热管上,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分别设置在安装壳的左右两内壁上,但现有技术无法快速散热,无法排除散热板内的灰尘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板,以解决无法快速散热,无法排除散热板内的灰尘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计算机散热板,包括主体、吸热管、吸液芯、冷凝端、转动轴、降温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散热片、排气管、调功器,所述主体内部左侧顶端镶嵌有检测装置,所述主体顶部中端连接有散热片,所述主体中端连接有吸热管,所述主体中端部安装有吸液芯,所述主体右侧设有冷凝端,所述主体右侧与排气管活动连接,所述主体中端与调功器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底部两端与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主体左侧底端设有降温装置,所述调功器由壳体、信号发生器、感受器、输出口组成,所述壳体前端底部安装有信号发生器,所述壳体顶部与感受器固定连接,所述感受器内部设有输出口,所述壳体与主体相连接,所述调功器、吸液芯、吸热管与冷凝端与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感受器、信号发生器与输出口与调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芯均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是7×12的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是一个可拆卸的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是可拆卸的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采用橡胶材质,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采用金属贴材质,便于导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计算机散热板,通过设置了调功器,内置的感受器与输出口,能够在计算机没有进行大功率使用的时候进行运作,然后最大限度的将产生的热能通过输出口排出,保持设备长久使用,解决了无法快速散热的问题,通过设置了排气管,能够将不小心进入计算机内的灰尘在散热的时候,将灰尘排出,能够保持设备的干净,使设备能够高效运转,解决了无法排除散热板内的灰尘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主体-1、检测装置-2、散热片-3、吸热管-4、吸液芯-5、冷凝端-6、排气管-7、调功器-8、转动轴-9、降温装置-10、壳体-801、信号发生器-802、感受器-803、输出口-8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职业学院,未经烟台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0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