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9577.8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3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明;徐春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G02F1/153;B60R1/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黄杭飞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位错电致 变色 眩目 后视镜 镜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视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
背景技术
汽车的外后视镜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通过外后视镜,驾驶员可以了解车辆后方的情况。夜间行驶时,当车辆后方有强光照射到外后视镜上时,极有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光,进入到驾驶员眼睛中,产生短暂的致盲现象,带来了安全隐患。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光学特性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基于电致变色技术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在外电压下,其颜色会变成深色态,进而降低其反射率。应用在汽车上,可以极大地减轻后方灯光的反射程度,减轻驾驶员的眩光程度,提升驾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无法调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玻璃基板和一第二玻璃基板,且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尺寸一致;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上边设有一第一通孔,下边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下表面上设置一反射层,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反射层的区域之外,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反射层的区域之内;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一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两个互相绝缘的一第一导电区域与一第二绝缘区域;所述反射层和所述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电致变色材料,形成一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的周向设置有粘接剂,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粘接剂范围外;采用第一导电连接件将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以及所述反射层导通,采用第二导电连接件将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绝缘区域导通。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距离各自相邻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侧边的距离范围采用0.5mm至10mm。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范围采用0.5mm至3mm。
所述反射层采用金属反射层或合金反射层。
所述透明导电层采用氧化铟锡镀层、氟掺杂氧化锡镀层或铝掺杂氧化锌镀层中任意一种。
所述粘接剂采用热固胶、UV胶或AB胶中任意一种。
所述电致变色材料采用紫精电致变色材料或液晶所述电致变色材料。
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采用银胶或金属焊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该镜片外形美观,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可以调节反射光强度,进而减轻眩光程度,提升夜间驾驶安全性。鉴于以上理由,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汽车视镜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镀有反射层的第一玻璃基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镀有透明导电层的第二玻璃基板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无位错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101和第二玻璃基板102,且第一玻璃基板101与第二玻璃基板102尺寸一致。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玻璃基板101的上边设有一第一通孔 103,下边设有一第二通孔104。第一玻璃基板101的下表面上设置反射层105,且第一通孔103在反射层105的区域之外,第二通孔104 在反射层105的区域之内。
如图3所示,第二玻璃基板102的上表面上设置一透明导电层 106,透明导电层106包括两个互相绝缘的第一导电区域107与第二导电区域108。
反射层105和透明导电层106之间设置有电致变色材料,形成电致变色层109。电致变色材料的周向设置有粘接剂110,且第一通孔 103和第二通孔104在粘接剂110范围外。采用第一导电连接件111 将第一通孔103、第一导电区域107导通,采用第二导电连接件112 将第二通孔104、第二导电区域108以及反射层105导通。从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处输入电压信号,即可实现防眩目外后视镜镜片调光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距离各自相邻第一玻璃基板101侧边的距离范围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0.5mm至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雅谱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9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背光模组缓冲结构
- 下一篇:移动电子设备的防水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