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9080.6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8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尧;高胜民;曹广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悬架 组件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常常利用到悬架摆臂结构,在悬架摆臂和摆臂支座相连位置需要能够承受足够的载荷或作用力,摩擦阻力要小,耐磨损,满足一定的灵活性。通常悬架摆臂铰接结构位置多采用橡胶衬套结构,虽橡胶衬套结构可缓冲来自路面的冲击作用力,降低车辆的晃动,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但由于橡胶衬套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不大,其能够承受的载荷或者作用力有限,在受到较大载荷或者作用力时易损坏,使用寿命短,通常在轴载荷或作用力较小的车上使用。对于轴载荷或作用力较大的车辆,目前采用较多的为滑动销,连接处转动时摩擦阻力大,容易磨损,磨损后连接处易出现晃动,结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包括:
摆臂本体,所述摆臂本体包括两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的一端相连且另一端间隔开,两个所述支脚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安装孔;
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轴承的外圈压紧所述安装孔的内表面;
销轴,所述销轴插接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且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安装孔;
摆臂支座,所述摆臂支座套设在所述销轴的位于所述安装孔外的部分上;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销轴相连以固定所述摆臂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为螺母,所述螺母设在所述销轴的自由端以压紧所述摆臂支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脚上的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安装孔内的所述销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本体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通过在摆臂本体内安装轴承,可以有效解决摆臂与摆臂支座连接处摩擦阻力大,易磨损以及承载作用力不足的问题,既能减少连接处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减小磨损,又可提高所能承受的载荷或作用力,结构稳定可靠,不易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工艺简单,便于安装与拆卸,有利于生产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辆的悬架摆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摆臂1;摆臂安装孔2;橡胶衬套3;
车辆的悬架摆臂组件100;
摆臂本体10;支脚11;安装孔12;
轴承20;
销轴30;
摆臂支座40;
锁紧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本申请的申请人基于以下事实和发现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在汽车制造领域,常利用到悬架摆臂结构,在摆臂与摆臂支座相连位置需要能够承受足够的载荷或作用力,摩擦阻力要小,耐磨损,满足一定的灵活性。
目前,常用的车辆悬架摆臂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在摆臂1的一端设置有摆臂安装孔2,通过摆臂安装孔2将摆臂1与需要连接的支座连接在一起,在摆臂安装孔2的内侧安装有橡胶衬套3,橡胶衬套3可以缓冲来自路面的冲击作用力,降低车辆的晃动,提高车辆的舒适性。由于橡胶衬套3的强度和刚度不大,其所能承载的载荷或作用力有限,在承受较大载荷或者作用力时易损坏,通常在轴载荷或作用力较小的车上使用。对于轴载荷或作用力较大的车辆,目前采用较多的为滑动销,滑动销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车辆悬架摆臂直接套装在滑动销上,连接处转动时摩擦阻力大,容易磨损,磨损后连接处易出现晃动,结构连接处不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9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多连杆悬挂系统
- 下一篇:一种前悬架下缓冲块结构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