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5524.9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0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谭毅;郑孝纲;陆志鸿;胡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0 | 分类号: | G01K1/00;G01K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偶 导管 堵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厂反应堆热电偶,特别是涉及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
背景技术
核电厂反应堆热电偶主要用于测量反应堆堆芯温度,热电偶导管作为热电偶的通道,与热电偶导管座一起作为一回路压力边界,故热电偶导管及其导管座关系到核电厂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对核电厂机组的安全至关重要。
核电厂在对一回路进行水压试验,当水压试验处于下行154bar.g压力平台时,检查发现RIC系统E13位置热电偶柱上表面、K13导管周围存在少量硼结晶,需要抽出K13导管内热电偶,并且割除K13导管,对残余导管钻扩孔、密封扩孔,最后将密封座内其他导管包络在一回路边界以内,保证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
但是,热电偶导管内部直接联通反应堆堆内构件,若对在热电偶导管切割钻孔等机加过程中产生的铁屑等杂物不加以防护,那么产生的杂物将会通过热电偶导管进入反应堆堆内构件,甚至进入堆芯,这会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热电偶导管机加工产生的杂物给核电厂反应堆机组带来安全隐患的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
一种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包括堵塞杆、弹性堵塞、调节件及连接杆,所述堵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凸出设有限位导向部,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堵塞套设于所述堵塞杆外且抵接于所述限位导向部与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调节件可沿所述堵塞杆的轴向移动且与所述限位导向部配合挤压所述弹性堵塞以改变所述弹性堵塞的外径尺寸。
上述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中的弹性堵塞抵接于调节件和限位导向部之间,调节件沿堵塞杆的轴向移动时可挤压弹性堵塞使弹性堵塞的外径发生变化,并且连接杆与堵塞杆连接后从设有限位导向部的一端插入热电偶导管内合适的位置处,然后连接杆与堵塞杆分离并离开导管,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可以隔开热电偶导管的机加工段,防止机加工产生的杂物进入反应堆堆内构件,避免对机组产生安全隐患,并且在机加工完毕后可以插入连接杆与堵塞杆连接后拔出弹性堵塞,便于进行后续的导管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堵塞为硅胶柱,所述硅胶柱上开设有与所述堵塞杆配合的安装孔,且所述硅胶柱未受挤压时的自由外径小于待堵管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通过螺纹套设于所述堵塞杆的所述第二端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堵塞杆的所述第二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对应所述外螺纹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端同轴的内螺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导向部与所述堵塞杆由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堵塞杆的直径为2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安装流程图;
图4为图1所示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拆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55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送料管道火花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可移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