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合金连续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4999.6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9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坤林 |
主分类号: | B22D47/00 | 分类号: | B22D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璐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合金 连续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合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合金连续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铁合金产量逐年递增,早在2013年全国产量就已经近四千万吨。传统的铁合金加工破碎有人力和机械两种。但上述两种加工方法严重制约了铁合金的发展及盈利。
就人力加工的损耗而言,人工加工合金变粉率合计9.5%,混搭4.5%销售后实际变粉损失5%。就现有的机械加工的损耗而言,机械加工合金变粉率合计13.5%,混搭4.5%销售后,实际变粉损失9%。从整个工艺流程的损耗而言,铁口出铁后铁水包、流槽挂壁损失0.5%,浇铸飞溅损失0.5%,初破、除杂高碳层和变粉回炉损失2.5%,精破人工破碎变粉损失6%,机械破碎变粉10%。就成本而言,人力破碎综合成本52元/吨,人力30元/吨,单位产品锭模消耗量为2kg/吨,折合人民币10元/吨,其他费用按5元/吨,工序能耗3.5kWh/吨,折合2元/吨,各种耐材和脱模剂等消耗折合成本5元/吨,总体成本极高。
在传统的铁合金加工工艺中,工人需要在高达50℃以上的环境下工作,极易出现热疲劳和中暑现象。在出铁时,铁水冲入铁水包和浇注到锭模,以及在成品破碎时都会产生大量粉尘,无组织扬尘不仅对职工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而且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申请号为201310017567.5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机械破碎生产铁合金的方法及其装置,装置包括中间包、连铸辊、侧封板、冷却器、纵向切分轧制辊、横向切分轧制辊、破碎机和筛分器,虽然解决了传统的“模铸/坑铸+人工破碎”铁合金生产工艺的生产效率低、粉末损失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但仍然需要筛分、破碎等,难以避免一定程度的粉末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合金连续生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铁合金的连续浇筑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降低单位人力成本,减少产品损耗,生产效率高,低耗,成品率高,过程中无破碎变粉损失,环境友好,显著降低污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合金连续生产系统,包括:矿热炉、铁水包、分流器、连铸机、溜槽装置、成品装铁斗、装铁料斗、振筛装置、称重装置、皮带机和吨袋,其中,所述铁水包设置在所述矿热炉和所述分流器之间,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连铸机的进料端,在所述连铸机的出料端设置所述溜槽装置,在所述溜槽装置的下方设置所述成品装铁斗,在所述装铁料斗的下方设置所述振筛装置,在所述振筛装置的出料口设置所述称重装置,在所述称重装置和所述吨袋之间设置所述皮带机,所述装铁料斗设置有进料用的传送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铁合金产品的连续化生产,生产过程中无机械破碎和筛分弃料,损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小。
进一步的,所述连铸机的进料端低于所述连铸机的出料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铸机的下方设置有链板机。
进一步的,所述连铸机与所述链板机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链板机的出料口连接所述溜槽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链板机可以实现碎料的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铁水包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所述输送装置在所述矿热炉和所述分流器之间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成品装铁斗设置有冷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振筛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移送装置,所述移送装置在所述振筛装置和所述矿热炉之间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碎料的回收。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合金连续生产系统可以实现铁合金产品的连续化生产,生产过程中无机械破碎和筛分弃料,碎料可以回收,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降低单位人力成本,减少产品损耗,生产效率高,低耗,成品率高,过程中无破碎变粉损失,环境友好,显著降低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合金连续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1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1、矿热炉,2、铁水,3、分流器,4、连铸机,5、链板机,6、溜槽装置,7、成品装铁斗,8、冷却装置,9、装铁料斗,10、振筛装置,11、移送装置,12、称重装置,13、皮带机,14、吨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坤林,未经陈坤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4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浸入水口烘烤设备的消音装置
- 下一篇:粉状原料制浆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