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火材料加工中原料下料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4107.2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9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宋柯良;王鑫;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远县德胜耐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66 | 分类号: | B65D88/66;B65G47/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246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材料 加工 原料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尤其与一种耐火材料加工中原料下料输送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材料的加工中涉及到原料下料和输送。在面临多种原料需要同时持续下料时,目前大多数厂商的做法是人工持续操作,少数厂商采用较为昂贵的设备来完成。前者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人力,耗时,精确度差,后者成本高、后期维护高。若是能有一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且能够被大多数厂商采用的下料输送装置,能实现持续自动下料,且下料量可控,将极大提高该工艺环节的效率,并为企业节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火材料加工中原料下料输送装置,通过设在倾斜输送带上方的多个可控性下料结构,实现材料持续自动下料,且下料量可控,极大提高该工艺环节的效率,为企业节省成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耐火材料加工中原料下料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倾斜送料传送带上方的多个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倾斜送料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为15°~30°,向低处输送,下料机构包括喇叭状入料段、存料竖直段、倾斜聚料段、窄口出料段,窄口出料段的底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挡板,窄口出料段的外壁上设有挂钩和振动器,挡板的端部通过挂绳连接挂钩,振动器连接电源。转轴位于窄口出料段底端,窄口出料段外壁上的挂钩位于转轴对侧。挡板的尺寸大于窄口出料段的底口尺寸。挂钩与挡板端部的距离可通过挂绳的缠绕方式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本装置将需要下料的不同原料从不同下料机构的喇叭状入料段放入下料机构中,物料进入后,在存料竖直段存储,并通过倾斜聚料段不断向窄口出料段聚料,物料从窄口出料段下滑出料,振动器工作,可提高出料的均匀性和保证出料速度的持续性。根据配料的需求,对不同的原料下来速度和下料量进行控制,通过挂绳的缠绕方式,改变挂钩与挡板端部的距离以达到控制最终下料口流量的目的。不同的原料经过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流量进入到倾斜送料传送带,经过倾斜送料传送带送往下一级工序。倾斜送料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为15°~30°,便于控制输送到后级工序的速率。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下料机构的分段式结构,实现入料、存料、聚料、下料,利用转轴和挂绳实现控料,利用倾斜送料传送带实现送料,极大提高该工艺环节的效率,为企业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耐火材料加工中原料下料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倾斜送料传送带2上方的多个下料机构1,倾斜送料传送带2的倾斜角度为15°~30°,向低处输送,下料机构1包括喇叭状入料段11、存料竖直段12、倾斜聚料段13、窄口出料段14,窄口出料段14的底端通过转轴16连接有挡板15,窄口出料段14的外壁上设有挂钩17和振动器18,挡板15的端部通过挂绳连接挂钩17,振动器18连接电源。转轴16位于窄口出料段14底端,窄口出料段14外壁上的挂钩17位于转轴16对侧。挡板15的尺寸大于窄口出料段14的底口尺寸。挂钩17与挡板15端部的距离可通过挂绳的缠绕方式调整。
实施时,将需要下料的不同原料从不同下料机构1的喇叭状入料段11放入下料机构1中,物料进入后,在存料竖直段12存储,并通过倾斜聚料段13不断向窄口出料段14聚料,物料从窄口出料段14下滑出料,振动器18工作,可提高出料的均匀性和保证出料速度的持续性。根据配料的需求,对不同的原料下来速度和下料量进行控制,通过挂绳的缠绕方式,改变挂钩17与挡板15端部的距离以达到控制最终下料口流量的目的。不同的原料经过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流量进入到倾斜送料传送带2,经过倾斜送料传送带2送往下一级工序。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下料机构的分段式结构,实现入料、存料、聚料、下料,利用转轴和挂绳实现控料,利用倾斜送料传送带实现送料,极大提高该工艺环节的效率,为企业节省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远县德胜耐材有限公司,未经威远县德胜耐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4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