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3848.9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9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李建;史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31201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能效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电磁炉主要包括面板、线圈盘和底壳,使用时锅具放置于面板上,线圈盘产生交变磁场切割锅具,使得锅具产生热量。
目前,专利(CN104728883A)公开一种电磁炉,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炉1包括:底座100;面板200,所述面板200位于所述底座100上方;线圈盘300,所述线圈盘300设在所述底座100与所述面板200之间,所述底座100和所述线圈盘300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柱310且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310相对的安装柱110,所述安装柱110上设有安装孔和卡口,所述定位柱310上设有卡钩,所述定位柱310的一端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卡钩可上下移动地卡合在所述卡口内。
然而,上述电磁炉中,由于锅具产生热量后,从锅具底部会向面板传递热量,而传导给面板的这部分热量最终会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热量损失,降低了能量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能量损失大,能效较低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用于对锅具进行加热,所述电磁炉包括:底壳和盖设在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内设有线圈盘,其中,所述面板的正面和所述面板的背面均设有反热层,所述反热层用于将传递到所述面板上的热量反射到所述锅具上。
通过在电磁炉的面板的正面和背面同时设置反热层,这样锅具向面板传递热量时,首先遇到面板正面的反热层,热量经过面板正面的反热层的第一次反射,剩余热量继续向面板下方传递,遇到面板背面设置的反热层时,热量经过面板背面的反热层的第二次反射,经过两次反射,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向电磁炉内部传递,并且,将热量反射到锅具上,对锅具进行加热,提高了锅具加热效率,减少了热量损失,从而提高了电磁炉的能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量损耗较大,能效较低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在面板的背面设置反热层,替代了现有的电磁炉中的云母片,更薄更轻便,在起到隔热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减轻电磁炉整体重量,增大电磁炉底壳内的空间,更有利于电磁炉内部通风散热。
可选的,所述面板的正面与所述线圈盘对应的位置具有加热区,所述加热区上以及所述面板的背面与所述加热区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所述反热层。
面板包括加热区和非加热区,仅在面板的正面和背面与加热区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反热层,而非加热区则不必要设置反热层,这样就能降低设置反热层的制造成本,并且依然能够达到反射热量,减少热量损耗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反热层为采用反光油墨印刷在所述面板上而形成的反光油墨层。
可选的,所述反热层的厚度介于0.001mm-0.1mm。
可选的,所述反热层呈圆形或多边形。
可选的,所述面板的背面为平面。
通过将面板的背面设为平面,在面板的背面设置反热层时,反热层就能够更均匀地设置于面板背面,这样反热层才能均匀有效地将热量反射到锅具上,避免了因反热不均导致的面板温度不均匀,锅具受热也不均匀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反光油墨为耐高温反光油墨。
可选的,所述反光油墨层为镜面银色反光油墨或浅色反光油墨。
可选的,所述面板为采用微晶玻璃制成的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面板的剖视图;
图3B与图3A对应的电磁炉面板的仰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面板的另一剖视图;
图4B与图4A对应的电磁炉面板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面板-10;
反热层-20;
锅具-30;
底壳-4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3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