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拓展的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3452.4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泷;邹才华;蒲彦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105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拓展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当今最具竞争力的再生能源替代品。而锂离子电池组结构设计是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目前,电池汽车电源系统相关标准并未出台,不同汽车厂家预留的电池组空间不同、功率容量也不同。如果根据每一款车型定制不同的电池组封装结构,必然会产生大量结构件的开模费用,生产线电池模组种类众多,生产不连续的情况,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再者,因为软包电芯封装材料较软,在装配过程中多采用预先封装在硬壳体内部,然后外部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这样在一个汽车电源系统内部,包含了成百上千个紧固螺栓,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其中一个未紧固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松动,必然成为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拓展的电池模组,方便电芯容量上的任意拓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拓展的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具有正负极耳的软包电芯;所述极耳设置在软包电芯端部;还包括若干拓展支架,所述拓展支架端部设置有与软包电芯极耳位置对应的焊接块;所述拓展支架和软包电芯间隔排布并相互固定,位于最前方的软包电芯之前设置有前端支架,而位于最后方的软包电芯之后设置有后端支架;所述前端支架和后端支架端部设置有与软包电芯极耳位置对应的连接块;所述最前方和最后方的软包电芯的极耳由连接块和焊接块夹持,并且连接块和焊接块相互固定;其余软包电芯的极耳由相邻两个焊接块夹持,并且相邻两个焊接块相互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将每个软包电芯与拓展支架固定成一个电池模块,通过若干个电池模块进行组合,可以方便快速的拓展电池模组的容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焊接块顶端设置有螺纹孔。方便电池管理系统采样线束的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拓展支架为片状,其焊接块设置在顶端,其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对软包电芯进行支撑,便于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软包电芯与拓展支架、软包电芯与前后端支架之间均通过双面胶固定。可以保证电池组在拓展和焊接过程中结构保持稳定,避免焊缝发生偏移。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块与焊接块之间,焊接块与焊接块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焊接块的宽度大于极耳的宽度。保证软包电池极耳全部连接在焊接块上,降低电池组内阻并保证电池组放电倍率。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焊接块两边均超出极耳1-2毫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焊接块包括镶嵌于拓展支架上的基座以及用于连接的焊接块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模组,(1)解决了电池组在功率需求发生变化时结构不易拓展的问题,避免重新开模设计,降低开发费用;(2)解决了电池组装配时螺栓数量众多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3)焊接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软包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拓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前端支架结构相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焊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前端支架、11连接块;
2软包电芯、22极耳;
3拓展支架、31焊接块、32支撑板、311焊接块本体、312螺纹孔、313基座;
4后端支架、41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包括7个具有正负极耳的软包电芯2;所述极耳21设置在软包电芯2端部;一般设置在同一端。还包括6个拓展支架3,所述拓展支架3端部设置有与软包电芯2极耳31位置对应的焊接块31;所述拓展支架3和软包电芯2间隔排布并相互固定,位于最前方的软包电芯2之前设置有前端支架1,而位于最后方的软包电芯2之后设置有后端支架4;所述前端支架1和后端支架4端部设置有与软包电芯2极耳21位置对应的连接块11和连接块41;所述最前方和最后方的软包电芯2的极耳21由连接块11和焊接块31、连接块41和焊接块31夹持,并且连接块11和焊接块31、连接块41和焊接块31相互固定;其余软包电芯2的极耳21由相邻两个焊接块31夹持,并且相邻两个焊接块相互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34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联低耗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加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