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3451.X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6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王彬;蒲彦宁;邹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73 | 分类号: | G01R1/073;G01R1/04;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105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夹具,尤其是一种用于与锂离子极柱接触进行测试的夹具。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近10年高技术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代表着化学电源发展的最先进水平。由于这一新体系兼具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以及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随着锂离子电池新材料的研发、电池制作技术的创新以及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参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正日益提高,电池成本日益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能也得到极大提高,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正逐步显示出应用优势。随着纳米钛酸锂、纳米磷酸铁锂等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锂离子电池将成为清洁交通、光伏储能等一系列重大高技术应用的理想选择,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积极开展10MW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试验项目,这将引发相关制造设备和厂房的新一轮投资,同时,众多新进入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的厂商将使相关领域的技术竞争更趋激烈,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将此基础上逐渐兴起。
锂离子电池在出厂之前均需要进行电压等各方面的测试。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测试性夹具,其探针头的接触类型大多为点接触,且接触点较少,若锂离子电池的极柱上带有螺纹孔,还需要为锂离子电池的螺纹孔加配一个封孔牙套才能进行测试,所以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测试性夹具的探针适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探针,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锂离子电池极柱,并且其触点多灵敏度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探针,包括用于与测试装置连接的连接头,还包括若干长条形的具有弹性的压片,所述压片上端固定在连接头上,并按同一圆周分布;压片下端向内弯折,并且所有压片的下端围成圆形的夹持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压片先向外倾斜后再向内弯折。增大压片夹持的力度,避免其从极柱上脱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压片的弯折部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弯折过渡避免在测试时对锂电池造成损伤。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压片为32根,并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设置足够多的压片使其能够从各个角度夹持住极柱,并且具有足够多的触点使得探针足够灵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压片为SK4钢制作,并且其表面镀金。SK4钢的弹性好,具有更大的形变空间,适用于不同大小规格的极柱。表面的镀金是为了提高其导电性,增加探针的灵敏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压片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压片之间相互绝缘,避免压片之间的电流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探针,利用若干弹性的压片对极柱进行夹持,并且具有多个触点,使其不仅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格各种形状的极柱,相对于现有的探针更加的灵敏更加的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中标记:1连接头、2压片、3极柱、4锂离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与测试装置连接的连接头1,还包括若干长条形的具有弹性的压片2,所述压片2上端固定在连接头1上,并按同一圆周分布;压片2下端向内弯折,并且所有压片2的下端围成圆形的夹持部。压片2最好先向外倾斜后再向内弯折,并且弯折部为圆弧形。压片2最好为32根,并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压片2为SK4钢制作,并且其表面镀金。压片2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压片2之间相互绝缘,避免压片2之间的电流相互影响。
使用的时候,将探针从极柱3上方压下,使得压片2向极柱四方分散后夹持住极柱的侧部,从而对锂离子电池1进行测试。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3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引线工具
- 下一篇:电能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