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铆钳座手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3389.4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6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炜;余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亿洋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50 | 分类号: | B21J15/5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2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钳座 手柄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柄,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液压自动铆钉机上的手柄装机构。
背景技术
液压铆钉机是利用冲压机设备和专用连接模具通过一个瞬间强高压加工过程,依据板件本身材料的冷挤压变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抗拉和抗剪强度的无应力集中内部镶嵌圆点,即可将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两层或多层板件连接起来。
在对铆钉进行拆卸时,现有技术一般会采用电钻拆卸、手工拆卸或通过冲击方式将铆钉进行拆卸,其中冲击拆卸的方式较为常见,其能够快速拆卸。冲击拆卸一般是将模具固定在铆钳座上,通过液压的方式实现冲头与拆之间的配合拆铆工序。操作时对于不同位置的铆钉拆卸需要调整铆钳座的位置和角度,因而需要在铆钳座上安装一个手柄装置。
现有的手柄装置结构简单,且一般是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铆钳座的两侧,是的铆钳座调整时易存在死角,难以实现全方位调节,且调节过程不灵活,使得操作人员操作不便,继而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自动铆钉机上铆钳座调整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铆钳座手柄机构,包括设置于铆钳座两侧的手柄安装孔,手柄安装孔内安装有手柄组件,手柄组件包括手柄直管、弯管接头以及手柄握持组件,手柄直管一端插入手柄安装孔内,另一端通过弯管接头与手柄握持组件连接,手柄直管与手柄握持组件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在手柄安装孔上的定位套,定位套呈圆筒状且端部设有凸缘,定位套未设有凸缘的端部插入手柄安装孔内,凸缘通过螺栓固定在铆钳座上;定位套插入手柄安装孔的端部与手柄安装孔底面之间设有轴向限位板,手柄直管上插入手柄安装孔的端部固定有与轴向限位板连接的旋转套。
作为优选,旋转套螺纹连接在手柄直管外壁上,旋转套外壁与定位套的内壁贴合,旋转套、定位套端部均抵靠在轴向限位板上。
作为优选,旋转套上与手柄直管连接的端部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凸台,定位套端部抵靠在环形凸台上。通过环形凸台对定位套进行轴向限位,进一步提高定位套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对旋转套进行轴向定位,最终使得轴向限位板能够安装在固定位置,避免对手柄安装孔底面挤压,保证手柄安装孔的孔形。
作为优选,轴向限位板与旋转套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手柄握持组件包括握持杆,握持杆外部套设有橡胶套。
作为优选,手柄握持组件还包括一端部插入弯管接头内的呈阶梯状的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上远离弯管接头的端部弯折有平台,平台处固定连接有呈阶梯状的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内固定有安装板,第二连接头上端插入安装板内,握持杆上端穿过第二连接头且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橡胶套上端部插入第二连接头的下端且与第二连接头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铆钳座上手柄机构的结构,使其能够便于操作,从而使得铆钳座的调节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铆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铆钳座、2—手柄组件、11—手柄安装孔、21—手柄直管、22—弯管接头、23—手柄握持组件、24—定位套、25—轴向限位板、26—旋转套、241—凸缘、261—环形凸台、231—握持杆、232—橡胶套、233—第一连接头、234—平台、235—第二连接头、236—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铆钳座手柄机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设置于铆钳座1两侧的手柄安装孔11,手柄安装孔11内安装有手柄组件2,手柄组件2包括手柄直管21、弯管接头22以及手柄握持组件23,手柄直管21一端插入手柄安装孔11内,另一端通过弯管接头22与手柄握持组件23连接,手柄直管21与手柄握持组件23相互垂直设置。通过手柄直管21、弯管接头22的设置使得手柄握持部不是直接固定在铆钳座1上,加大手柄握持部与铆钳座1之间力臂长度,继而使得手柄握持组件23在操作时更加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亿洋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亿洋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3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汽车轮毂装饰铆钉铆压头
- 下一篇:棚车用内铆式套环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