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充气车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3239.3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8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梁钜文;陈柏兴;陈家杰;周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特耐得车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B60C23/00;B60T1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张泽锋 |
地址: | 5113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充气 车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轴,具体涉及具有储气充气功能的车轴。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制动和轮胎充压需要配备单独的充压装置或者储气装置,在储气装置内先充压,再连接到轮胎或制动装置上进行压力的补充。因此,传统的充压需要多设置一个储气的结构,由于该结构较大,重量较重,增大了汽车的重量。尤其是对于吨位较大的汽车而言,所需要的储气装置的储气量也较大,重量也更重。现有的充压装置,虽然也有将车轴作为储气装置使用,但是主要是用于汽车的制动系统,没有应用到汽车的轮胎充压中。因此,现希望设计一种车轴能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充气车轴,该自动充气车轴能够自动给轮胎和制动系统充压,减少了储气罐的重量,有效降低了汽车整体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充气车轴,包括车轴本体和与车轴两端连接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车轴形成密封的储气腔,所述车轴上开设有与制动系统连接的充气孔,所述车轴两端固定设置有车毂,车轴两端设置有充气结构,该充气结构包括导气管、连通管以及分配管路;所述导气管贯穿所述密封件,所述导气管为空心通孔结构,导气管沿轴线设置,所述导气管两端分别为过滤端和衔接端,所述过滤端设置于车轴的储气腔内,且过滤端设置过滤器,所述衔接端设置于密封件外部;所述连通管的一端紧密连接在所述导气管的通孔内,另一端紧固连接在所述分配管路上;所述分配管路通过接气管连接汽车轮胎;所述车轴上开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通过进气管与充压装置连接。
所述导气管的衔接端通孔内径与所述连通管的外径相同。
所述分配管路设置有三通管结构,一个支路与导气管相连接,另外两个支路通过接气管与汽车轮胎连接,在两个接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开关。
所述储气腔设置为中间大两端小,从中间向两端呈渐缩状的结构。
所述过滤器为陶瓷过滤器,该陶瓷过滤器螺纹连接在所述导气管的过滤端的通孔上。
所述充气孔通过供气管与所述制动系统连接,所述制动系统连接在所述车毂上。
所述供气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控制开关。
所述导气管的衔接端的管壁上有倒角。
所述车轴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该排水孔螺纹连接有堵头。
所述连通管为直管且表面光滑,所述连通管可相对所述导气管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充分利用车轴的储气腔进行充压并作为气源,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充气车轴不仅可以给制动系统充气,还可以给轮胎提供补充气源。在车轴的两端的充压结构处设置的过滤器,并采用陶瓷过滤,避免了充气过程中杂质进入轮胎中。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车轴的储气腔储存气体,减少汽车本身的储气罐体积和重量,达到汽车本体轻量化和气体容积增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制动系统和轮胎供气的有效性,减少了气体输送距离和气路布局。本实用新型利用车轴的储气腔储存气体作用外,还与刹车系统轮胎充气系统一体化相结合的机构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3为导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气管与连通管连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的一种自动充气车轴,包括车轴1本体和与车轴1两端连接的密封件12,所述密封件12与所述车轴1形成密封的储气腔11,所述车轴1上开设有与制动系统16连接的充气孔13,所述车轴1两端固定设置有车毂2,车轴两端设置有充气结构3,该充气结构3包括导气管31、连通管32以及分配管路33;所述导气管31贯穿所述密封件12,所述导气管31为空心通孔结构,导气管沿轴线设置,所述导气管31两端分别为过滤端和衔接端,所述过滤端设置于车轴的储气腔内,且过滤端设置过滤器311,所述衔接端设置于密封件12外部;所述连通管32的一端紧密连接在所述导气管31的通孔内,另一端紧固连接在所述分配管路33上;所述分配管路33通过接气管331连接汽车轮胎4;所述车轴1上开设有进气孔14,该进气孔14通过进气管17与充压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特耐得车轴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特耐得车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3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叉车转向桥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用汽车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