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柱焊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2268.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5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20 | 分类号: | B23K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柱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柱焊枪。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螺柱焊接一般采用手工螺柱焊或自动螺柱焊。使用人工装钉的手工螺柱焊枪,每次焊接完一个螺柱后都需要重新装钉,焊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同时螺柱安装需要一定的熟练度。而使用自动送钉的自动螺柱焊,送钉需要一根送钉管,外设一个专用的送钉机,送钉机设备较复杂,同时送钉管有寿命限制,需要定期维护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螺柱焊枪,该螺柱焊枪可以大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设备的投入成本也得到了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螺柱焊枪,包括:枪筒,所述枪筒的前端设置有焊接装置;枪柄,所述枪柄内容纳有多个螺柱,多个所述螺柱可依次进入到所述枪筒内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枪筒的后端,所述驱动装置适于将所述枪筒内部的螺柱推送至所述焊接装置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螺柱焊枪,通过在枪柄内容纳多个螺柱,且多个螺柱可依次进入到枪筒内部,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设备的投入成本也得到了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枪筒内部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焊接装置相连,所述导向通道的另一端适于容纳所述螺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枪柄的内部与所述导向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导向通道的内部,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沿所述导向通道移动以将所述螺柱推送至所述焊接装置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直齿轮、齿条和推动杆,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直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连且同轴转动,所述直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为丝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柱焊枪还包括:弹夹,所述枪柄内设置有弹夹仓,所述弹夹容纳在所述弹夹仓中,所述弹夹具有弹夹开口,所述弹夹开口与所述导向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夹的内底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螺柱进入到所述导向通道的所述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枪筒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枪筒内的螺柱的螺柱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柱焊枪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夹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螺柱焊枪100,枪筒110,枪柄120,驱动装置130,驱动件131,挡板132,传动装置133,焊接装置140,弹夹150,螺柱检测传感器160,导向通道101,弹夹仓102,弹夹开口103,螺柱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2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