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固定防刺伤输液针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1717.7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9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闫晔岚;程书华;龚丽;苗晶晶;赵常华;胡圆园;赵姜楠;张凤;李娜;孙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乔玉萍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针头 支板 针头 防刺伤 连接管 自固定 持板 转臂 本实用新型 软管 固定块 刺伤 固定作用 活动连接 输液过程 固定带 板槽 管夹 扎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固定防刺伤输液针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液针头容易刺伤工作人员、输液过程中输液针头不易固定、固定不牢固、针头角度不易调节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固定防刺伤输液针头,包括支板、软管和针头,软管通过连接管与针头相连接,连接管的上部设有转臂,转臂与支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支板的另一端设有管夹,连接管的下部设有持板,持板与支板上的板槽相配合,持板与转臂之间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带;支板上设有扎带。本实用信心设计巧妙,既可以对针头起到固定作用,又可以防止刺伤,方便实用,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固定防刺伤输液针头。
背景技术
临床上,输液针头在一次性使用后需要将输液管剪断后扔进锐器盒内,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在锐器盒内的输液针头后期处理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扎伤保洁人员的情况,存在着安全风险。人们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输液器的针头和输液管不能很好的固定在输液位置,经常会发生针头松动甚至针头移位的现象,并有可能导致病人的输液部位发生肿胀、血液回流等现象,这些现象会让病人感到极度不舒服。此外,由于输液位置不同,(比如头部)需要调节针头角度,减小患者疼痛感且便于液体滴流顺畅,而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往针头下部垫加药棉,操作复杂,且药棉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固定防刺伤输液针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液针头容易刺伤工作人员、输液过程中输液针头不易固定、固定不牢固、针头角度不易调节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固定防刺伤输液针头,包括支板、软管和针头,软管通过连接管与针头相连接,连接管的上部设有转臂,转臂与支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支板的另一端设有管夹,连接管的下部设有持板,持板与支板上的板槽相配合,持板与转臂之间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带;支板上设有扎带。
所述支板上设有U形槽,转臂位于U形槽内,支板的上表面上设有板槽,支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管夹,管夹与软管相配合,支板的侧面设有挡板和扎带,扎带的端部设有第一魔法贴,挡板与支板滑动连接。
所述支板的上表面设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为纳米银纤维层或是防水透气面料层。
所述管夹包括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左弧形板与右弧形板相配合,且通过弹簧相连接。
所述左弧形板的内侧和右弧形板的内侧均设有橡胶防滑层。
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设有长条凹槽,长条凹槽内设有气囊,气囊与长条凹槽相配合,气囊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固定块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带,固定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魔法贴。
本实用新型采用转臂使支板与针头转动连接,输液时,将支板转动180度,同时将软管卡在管夹中,对软管进行固定;通过气囊中调节,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使针头处于合适角度,减少患者痛苦;不使用时,转动支板,使持板与板槽配合,此时,针头收合在支板中,同时滑动挡板,对针头起到固定作用,防止针头露出刺伤工作人员。本实用信心设计巧妙,既可以对针头起到固定作用,又可以防止刺伤,方便实用,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1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针刺动脉血气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向卡扣可调节式输液器防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