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1124.0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9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校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校灿 |
主分类号: | F16L13/02 | 分类号: | F16L13/02;B23K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机 管路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机,尤其涉及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制冷机管路中经常需要针对不同材质管件进行焊接。现有技术将不同材质的管件01(如铜管)、管件02(如不锈钢波纹管)套装于转接头03(铜管或不锈钢管)两端进行焊接(如图1所示),其存在一定的不足:管件01、管件02和转接头03结合部的焊缝04及焊缝05裸露在外,容易遭受电位差腐蚀,由此影响管路连接可靠性。此外,转接头03的壁厚对介质形成阻碍,影响管内介质流通。有鉴于此,有必要对这种技术方案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用以提高管路连接可靠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包括铜管、不锈钢波纹管及铜或不锈钢的转接管,铜管连接换热器,不锈钢波纹管连接压缩机,转接管连接铜管和不锈钢波纹管,其中转接管本体的中部设置转接管内台阶,转接管内台阶的厚度与铜管的厚度和不锈钢波纹管的厚度相等,转接管内台阶的两侧分别承插铜管和不锈钢波纹管,焊缝连接铜管和转接管之间的结合面、不锈钢波纹管和转接管之间的结合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的焊缝位于管内,焊缝不会裸露,削弱了电位差腐蚀环境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焊缝的耐腐蚀能力,这对于提高管路连接可靠性十分有利。由于转接管内台阶部厚度与管件厚度相等,因而管内流道形状较好,不会对介质流通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一种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另一种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一种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一种不锈钢波纹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2~图6,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及其转接管、铜管、不锈钢波纹管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包括铜管1、不锈钢波纹管2及转接管3,其中铜管1连接于换热器(蒸发器或换热器)S1,不锈钢波纹管2连接于压缩机S2,铜或不锈钢的转接管3连接铜管1和不锈钢波纹管2。其中转接管3的转接管本体31具有空腔,转接管本体31的中部设置转接管内台阶32,转接管内台阶32的厚度与铜管1的厚度和不锈钢波纹管2的厚度相等,转接管内台阶32的两侧分别承插铜管1和不锈钢波纹管2,其中焊缝4连接铜管1和转接管3之间的结合面,焊缝5连接不锈钢波纹管2和转接管3之间的结合面。
该实施例中,转接管3与铜管1之间结合面的焊缝4、转接管3与不锈钢波纹管2之间结合面的焊缝5分别位于管内,因此焊缝4、焊缝5不会裸露于外部环境,由此削弱了电位差腐蚀环境影响因素,提高了焊缝处的耐腐蚀能力,有利于提高管路连接可靠性。由于转接管内台阶32的厚度与铜管1的厚度和不锈钢波纹管2的厚度相等,因而管内流道形状较好,不会对介质流通造成不利影响。
本实施例中的铜管1和转接管3、不锈钢波纹管2和转接管3的焊接方式为钎焊。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先在转接管内台阶32的两个侧面位置分别放置焊环,然后将铜管1、不锈钢波纹管2分别压装于转接管3进行初步定位,再将铜管1、不锈钢波纹管2与转接管3的进行钎焊。其中焊料为含25%银的铜锌银焊料,可较好地承受力或载荷。由于焊环的熔点低于铜和不锈钢,这样焊接时可使得焊环熔化后流入到铜管1和转接管3之间的结合面、不锈钢波纹管2和转接管3之间的结合面,最终实现这些部件的焊接。
较优地,铜管1和转接管3之间、不锈钢波纹管2和转接管3之间分别为过渡配合,这样可以实现三者的初步定位。且铜管1和转接管3之间的结合面、不锈钢波纹管2和转接管3的结合面分别具有若干焊料流道(细缝),其中焊料流道以40~50条为佳,深度及宽度分别为0.08mm~0.12mm,形状截面优选为半圆形。这样,焊料熔化后在毛细作用下相应流到铜管1、不锈钢波纹管2和转接管3之间的焊料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校灿,未经吴校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1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式降噪隔热消音管及其生产设备
- 下一篇:活塞环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