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节能灯光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0805.5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1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冯卫东;廉守才;代强;王传健;朱斐斐;徐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埠特克智能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地址: | 250017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节能 灯光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化节能灯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小区、CBD中心、办公大楼或工业园区的照明设备,多分为室内照明设备、室外照明设备和楼道间照明设备。
现有技术中,室内或者大厅走廊内照明设备多是通过开关单独控制,然后在每层或个每个单元设置一个总开关用于控制整个楼层的或单元的照明,这样下班后往往存在着忘记关灯的现象,特别浪费电能,需要工作人员对每层或每单元进行巡视关灯,特别不方便,也有些办公楼内采用RTCC时钟控制照明设备,但是当临时夜里加班时,忘记设定关灯时间就容易造成加班中的关灯,影响加班人员的正常照明。
现有技术中的办公大楼多有电梯,楼道作为一种应急通道很少用到但是特别重要,楼道间内的照明设备也如此,楼道间内的照明设备多采用红外控制开关,但是照明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损坏的现象,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各楼层楼道内的照明设备,以保证照明设备均处于的正常使用状态,这样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损坏的照明设备更换也容易不及时。另外,室外照明设备关系着办公楼外的夜间照明和夜间行人的安全,室外照明设备属于易损坏的设备,损坏后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节能灯光控制系统,该系统设计合理、新颖,针对人们对室内照明、室外照明和楼道间照明使用习惯,设定了更合理、适于人们使用的控制系统,对于楼道间的照明设备和室外照明设备建立了灯坏监控反馈系统,当灯损坏时能够及时的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的更换照明设备,适于广泛推广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节能灯光控制系统,包括设在控制机房内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有室内灯光控制模块、走廊灯光控制模块、楼道内灯光控制模块和路灯控制模块;所述室内灯光控制模块和走廊灯光控制模块连接有安装在楼宇内的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楼道内灯光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有设在控制机房内的楼道照明报警灯、安装在各层楼道内的楼道终端设备和楼道信息反馈设备;所述路灯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有设在控制机房内的室外照明报警灯、安装在小区内的室外终端设备和室外信息反馈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设在各室内或楼道内的连接输电线路的室内照明控制电路,室内照明控制电路包括有室内照明灯,室内照明灯的一端连接输电线路的负极,室内照明灯的另一端依次串联有一红外控制开关KM1和一时间继电开关KT1,时间继电开关KT1的另一端与输电线路的正极相连,在红外控制开关KM1和时间继电开关KT1串联后的两端并联有一手动开关K1;
所述楼道终端设备包括连接输电线路的楼道照明控制电路,楼道照明控制电路包括有楼道照明灯,楼道照明灯的一端连接输电线路的负极,另一端连接有一红外控制开关KM2,红外控制开关KM2的另一端与输电线路的正极相连;
所述楼道信息反馈设备包括位于红外控制开关KM2内的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一红外感应器连接有一第一灯光感应器,第一红外继电器和第一灯光感应器无线反馈控制连接一第一反馈控制单元,第一反馈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楼道照明报警灯;
所述室外终端设备包括连接输电线路的道路照明控制电路,道路照明控制电路包括有设在小区内道路两旁的道路照明灯,道路照明的一端连接输电线路的负极,道路照明灯的另一端依次串联有一红外控制开关KM3和一光控开关KS1,光控开关KS1的另一端连接输电线路的正极;
所述室外信息反馈设备包括设在红外控制开关KM3内的第二红外感应器和设在光控开关KS1内的第二灯光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灯光感应器无线反馈控制连接有一第二反馈控制单元,第二反馈控制单元控制连接有室外照明报警灯。
所述室内照明灯、楼道照明灯和道路照明灯均为白炽灯,白炽灯均连接有启动保护电路,启动保护电路包括连接在白炽灯一侧的一整流桥VC的正输入端,整流桥VC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之间连接有一电阻R3,整流桥VC的正输出端还依次串联有一电阻R2和一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VC的负输出端,电阻R1和电阻R2的串联点连接有一电容C1的正极,电容C1的负极连接电阻R1和整流桥VC的连接点,电容C1的负极连接有一晶闸管V的阴极,晶闸管V的阳极连接整流桥VC正输出端与电阻R2的连接点,电容C1的正极连接晶闸管V的控制极,整流桥VC的负输入端为启动保护电路的负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埠特克智能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埠特克智能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0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