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0390.1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6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龙;严巍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龙;严巍峰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标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当前,RFID技术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日常出行,并且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电子标签在生产、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电子标签的安全性也就越来越重要了。电子标签的工艺有蚀刻工艺、绕线工艺和印刷工艺,一直以来,蚀刻是制作RFID天线最常用的方法,蚀刻RFID天线必须要经过干式蚀刻和湿式蚀刻两种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的难度比较大,同时,蚀刻RFID天线还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工艺,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所以蚀刻RFID天线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不环保的工艺。
而导电油墨印刷RFID天线的方法只需要经过干法工艺,不会像蚀刻工艺那样产生大量废液,被认为是一种更环保、更高效的工艺;此外,用导电油墨印刷RFID天线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且废品率比较低,天线性能稳定,也能使RFID标签的总体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说,用导电油墨印刷RFID天线将是制作HF RFID和UHF RFID天线的首选工艺。但是,将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在薄膜材料上测量的电阻值相对较大,再某些应用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制成的电子标签本身没有防伪,因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工艺。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在薄膜材料上导致电阻值相对较大的问题的同时,还给所述电子标签添加了防伪标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所述浮光涂层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所述印刷天线层的一面印刷于所述浮光涂层的另一面位置,所述印刷天线层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封装于所述印刷天线层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衬纸,通过黏胶层粘接在所述印刷天线层的另一面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芯片中存储的信息包括可变数字水印、数码和电子监管码,所述可变数字水印、数码和电子监管码之间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为PET膜。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200um。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材层的另一面印刷有标识层。
进一步的,所述浮光涂层选用易剥离涂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所述黏胶层、所述衬纸的宽度大于浮光涂层、印刷天线层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光变防伪电子标签,包括基材层,用于提供支撑;浮光涂层,浮光涂层的一面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一面位置,用于提供防伪功能,所述浮光涂层为光变材料制作而成;印刷天线层,所述印刷天线层的一面印刷于所述浮光涂层的另一面位置,所述印刷天线层为导电油墨材质制作而成;和芯片,封装于所述印刷天线层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电油墨制成的印刷天线层印刷在浮光涂层表面,利用浮光涂层易于接合常用的溶剂基或水基介质,使油墨与浮光涂层间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比传统导电油墨直接印刷在薄膜材料上大幅度降低了电阻值,同时浮光涂层涂布到基材上能根据观察角度呈现色彩差别,实现光变,对标签本身实现防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变防伪电子标签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龙;严巍峰,未经李大龙;严巍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0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