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伤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0156.9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8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平;毕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G01N27/90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6129 | 代理人: | 文珊,刘锦霞 |
地址: | 330013***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伤仪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探伤仪。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出行日益频繁,大大增加了轨道交通的压力,转向架作为轨道交通中动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承载了车体的重量又起到减震、导向、牵引、制动的功能,因而转向架的性能决定了列车的运营速度和旅客舒适度,转向架构架作为动车的基底,是动车转向架的基础,无论是在转向架生产的过程中,还是在使用中,对转向架构架进行严格的检测是保障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
在动车检修中,转向架检修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尤其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转向架检修技术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常采用的手摸和强光手电的检测方法对转向架构架进行检测,其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较大的主观误差并且容易破坏转向架的结构和性能。
综上所述,现有转向架检修技术中存在效率低下、较大的主观误差以及容易破坏转向架的结构和性能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探伤仪,通过在探伤仪上设置检测探头,能够很好地解决转向架裂纹多发的部位即弯曲部位所存在的裂纹缺陷的检测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探伤仪,包括控制器和检测探头;所述检测探头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功率放大电路模块、前置放大电路模块、提取模块、及微处理器,所述功率放大电路模块、所述前置放大电路模块、及所述提取模块依次电性连接,所述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检测探头包括柔性激励线圈和柔性阵列式检测线圈,所述柔性激励线圈位于所述柔性阵列式检测线圈的一侧,并且所述柔性激励线圈与所述柔性阵列式检测线圈相互磁场感应。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多路复用器和正弦激励发生模块;
所述多路复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前置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正弦激励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提取模块包括采样保持电路模块、及模/数转换电路模块;
所述采样保持电路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多路复用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采样保持电路模块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模 /数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柔性激励线圈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柔性阵列式检测线圈与所述前置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柔性激励线圈的数量配置为一个;
所述柔性阵列式检测线圈的数量配置为四个。
可选地,还包括LCD显示器、充电接口、及报警器;
所述LCD显示器设于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充电接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
所述LCD显示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电性连接;
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设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
所述电池盒内部的触头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电性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可调节外边框;所述可调节外边框位于所述检测探头的外表面;
所述可调节外边框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探伤仪,包括控制器和检测探头;通过在探伤仪上设置检测探头,能够很好地解决转向架裂纹多发的部位即弯曲部位所存在的裂纹缺陷的检测问题,可以在动车组一二级检修中很好地取代目前常用的手摸和强光手电的检测方法,进而避免手摸和强光手电的检测方法所带来的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手摸和强光手电的检测方法所带来的主观误差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探伤仪能够提高缺陷检测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探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探头及可调节外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探头与控制器的具体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01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品pH值批量自动化测试设备
- 下一篇:直立式钢板超声波探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