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簧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9834.X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旭强;伍海燕;林振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旭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6/00 | 分类号: | H01H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簧开关。
背景技术
磁簧开关也称之为干簧管,是一个通过施加的磁场操作的电开关,通常由两个软磁性材料做成的,有的还有第三个作为常闭触点的簧片。这些簧片被封装在充有惰性气体(如氮、氦等)或真空的玻璃管里,玻璃管内平行封装的簧片端部重叠,并留有一定的间隙或相互接触以构成开关的常开或常闭触点。
在通过永久磁体或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时,外加的磁场使两片簧片端点位置附近产生不同的极性,当磁力超过簧片本身的弹力时,这两片簧片会吸合导通电路;当磁场减弱或消失后,干簧片由于本身的弹性而释放,触面就会分开从而打开电路。目前,市场上有不同形式的磁簧开关,但大多数都是以玻璃管为主的,使用起来极易造成破碎,浪费资源。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磁簧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磁簧开关还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磁簧开关,包括磁簧开关本体和与其适配的磁体,所述磁簧开关本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磁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磁簧开关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所述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的开口分别由第一环氧树脂层、第二环氧树脂层封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磁簧开关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导线,所述磁簧开关本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两所述导线均穿出所述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内部通过环氧树脂填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呈矩形状,且其中一侧面向外延伸成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呈矩形状,且其中一侧面向外延伸成第二固定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的厚度分别为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厚度的一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上均设有两个安装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均采用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玻璃管式的磁簧开关本体的设置,将磁簧开关本体和与其适配的磁体分别装放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内,使用时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对磁簧开关本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玻璃管状的磁簧开关本体在使用时容易破碎的问题,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簧开关,包括玻璃型的磁簧开关本体10和与其适配的磁体20,磁簧开关本体10设置在第一壳体30的内部,磁体20设置在第二壳体40的内部,起到对磁簧开关本体10保护的作用,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均采用塑料材质,节省制造成本,且塑料制品重量轻,方便使用。
第一壳体30的内部设有第一盲孔,磁簧开关本体10设置在第一盲孔内,第二壳体40的内部设有第二盲孔,磁体20设置在第二盲孔内,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的开口分别由第一环氧树脂层、第二环氧树脂层封住,将磁簧开关本体10和磁体20分别固定在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内,第一环氧树脂层和第二环氧树脂层的绝缘性和密封性好,耐腐蚀性强,有效的保护磁簧开关本体10和磁体20。
如图2所示,磁簧开关本体10的两端均设有导线,磁簧开关本体1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盲孔的底部,两导线均穿出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内部通过环氧树脂填充,导线用于与现有的一些设备连接,第一盲孔内通过环氧树脂填充防止磁簧开关本体10在使用过程中破碎,增加其牢固性。
第一壳体30呈矩形状,且其中一侧面向外延伸成第一固定部31,第二壳体40呈矩形状,且其中一侧面向外延伸成第二固定部41。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41上均设有两个安装孔32,方便将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固定,两个安装孔32避免了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
第一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41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的厚度的一半,节省制造成本,同时便于使用过程中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旭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旭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98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